14亿中国人养不起一条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全程免费却能。 一边是收费

静芙说事儿 2025-10-15 18:48:59

14亿中国人养不起一条高速?8年亏空6万亿,美国高速全程免费却能。 一边是收费站排队缴费还赔钱,一边是踩油门就走反而盈利,这反差看着吓人,可要是扒开账本细算,就会发现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国的“免费午餐”藏着隐形收费,中国的“亏空”背后全是长远布局,这账得从根上捋才明白。美国高速的“免费”从来都是假象,钱早通过加油的时候收走了。 每加一加仑汽油,司机就得交18.4美分的联邦燃油税,各州还得再加一笔,算下来每加仑要掏四五十美分。 这钱直接进了联邦公路信托基金,修路养路全靠它,等于把收费站藏进了油箱里,只是没设实体关卡而已。 人家的高速还占了“早建早轻松”的便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就把主干高速网铺得差不多了,几十年过去,建设成本早通过燃油税摊平。 现在不用再砸大钱修新路,主要开销就是日常维护,花出去的钱自然少很多,商业开发更是把高速的附加值挖得透彻。 服务区里的连锁餐厅、品牌加油站都是竞价入驻,想占个好位置得掏钱;路边的广告牌按秒计费,车流大的路段一块牌一年能卖几十万。 部分城市高峰期还设“快速通道”,想少堵车就得额外缴费,这些副业收入加起来可不是小数目。 转头看中国的高速账本,就知道啥叫“花钱如流水”,但这钱花得不是没道理,中国地形太复杂,山地丘陵占了大半,修高速全是桥和隧道。 川藏高速有的路段,每公里造价能飙到5亿人民币,而美国平原修路每公里才三千万美元,成本根本不在一个量级,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速是“压缩式”建设。 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通车,三十多年就修出18万公里路网,长度是美国的两倍还多,这么短时间铺这么大的网,钱大多靠银行贷款,债务压力自然跟着上来。 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到2022年底,中国高速债务余额接近8万亿,光2021年就要还5754亿利息。 这还没算上日常维护、节假日免费通行的损耗,遇上暴雨、地震这类自然灾害,抢险修复又是一大笔开销,收上来的通行费刚到手,先得拿去还利息,账本上自然看着“亏”。 可这“亏空”从来不是真亏,中国高速压根不是纯粹的生意,为了西部开发,就算有些路段每天就几辆车经过,也得硬着头皮修。 青藏高速通车后,西藏的物流成本直接降了30%,川藏高速把偏远县城和大城市连起来,山里的农产品当天就能运到东部市场。 这些“赔钱”的路段,靠东部车流密集的“赚钱路”补贴,一起撑起了全国的交通网。 这不是市场行为,是国家在铺民生线、安全线,高速带动的物流、就业、投资,比那点通行费值钱多了,只是这些价值没法直接写进盈利账本。 美国的盈利模式现在也快撑不住了,电动车越来越多,烧汽油的车少了,燃油税收不上来,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早就出现赤字。 特朗普2025年回归白宫后,就提议给电动车收“道路使用税”,可环保派骂这是倒退,传统车主觉得自己交得多,两边吵来吵去,改革根本推不动。 中国这边已经在找新出路,不少地方在试“以地养路”,把高速周边的土地开发和公路运营绑在一起,靠商业综合体、物流园的收入补贴养护开销。 既不用涨通行费,又能缓解债务压力,算是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说到底,中美高速的账本没法放一起比。 美国是吃几十年前的老本,现在靠隐形税收维持盈余,中国是在为未来砸钱,正处在建设高峰期,债务压力刚好是最重的时候。 这6万亿亏空看着触目惊心,实际是现代化必须付的成本。 等高速网彻底成型,债务慢慢还清,运营成本降下来,那些现在“赔钱”的路,都会变成带动发展的“黄金路”高速修的不是路,是连通未来的底气,这账得放长远了看才明白。

0 阅读:0
静芙说事儿

静芙说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