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院士遭恶意蹭拍,底线呢? 2024年8月24日,本该是钟世镇院士开开心心过

南琴聊文化 2025-10-15 18:47:11

百岁院士遭恶意蹭拍,底线呢? 2024年8月24日,本该是钟世镇院士开开心心过百岁生日的日子。 家里亲戚朋友聚在一起贺寿,多热闹啊,可偏偏来了五个不速之客。 这五个人被指冒充钟院士的学生,混进寿宴现场,又是拉着院士合影,又是拍视频。 更过分的是,事后他们还把这些素材拿去公开宣传。 钟院士后来专门发了声明,明确说自己和这几个人里的杨炯等人根本不是师生关系,还指责他们借 着这场私人寿宴给自己做商业包装。 他们不光在现场缠了十几分钟拍照,甚至还拿走了印着钟字的庆典衣服和礼品。 对此,杨炯他们回应说,只是想给院士表达敬意,没有靠这个赚钱的意思。 这事一曝光,大家不光生气学术尊严被糟蹋,更担心:要是为了赚钱,连名人的隐私都能随便折腾,那也太可怕了。 别以为只有钟院士遇到过这种事,其实很多名人、公众人物,早就被人打着各种旗号蹭形象、谋利益了。 2014年,台湾艺人任贤齐发现,有家地产公司没经过他同意,就把他的照片印在楼盘宣传页上,还写着任贤齐为某楼盘背书。 任贤齐直接告了这家公司,理由是对方侵犯了他的肖像权、姓名权,还搞不正当竞争。 最后法院判地产公司停止侵权,赔偿任贤齐232万元,这里面还包括了精神损害赔偿。 把钟院士的事和上面的案例放一起看,就能发现背后藏着几个深层原因。 对有些人来说,名人的一张合影、一段视频,就是信誉象征。 用这些东西包装自己,比花长时间做宣传划算多了。 拍张和名人的合影,发朋友圈时配几句亲近的话,就能让人误以为自己和名人是师门关系有后台得到了权威认可。 花的成本极低,却能让自己看起来更有价值,这种买卖在他们眼里很划算。 就像钟院士这件事,如果那五个人真的只是想表达敬意,没必要把照片、视频置顶、到处发,还长期推广。 如今钟院士已经101岁了,虽然精神头可能还很好,但在防备别人纠缠、管理个人信息这些事上,肯定不如年轻人灵活。 而且他是受人尊敬的学界前辈,平时身边的人都很敬重他,这种尊重反而让侵权者找到了可乘之机——觉得老人不会强硬拒绝,好下手。 反观那些明星或者中年公众人物,按理说在数字时代应该更有保护自己的意识和办法,可就算这样,还是经常被商家盯上。 这更能说明,这种侵权问题不是个例,而是很普遍。 就算是公众人物,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钟院士都101岁了,本该安享晚年,却还要亲自出面发声明维权,这种事其实根本不该发生。 他一辈子都在为科学做贡献,大家该关注的是他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把他当成蹭热度的工具。 希望我们能少一点对名人隐私的好奇,多一点对他人尊严的敬畏。

0 阅读:32
南琴聊文化

南琴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