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电视采访中公然把约30万在美中国留学生,当作贸易谈判筹码,这简直突破底线!意味着在美留学的中国学子,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美国现在连最基础的教育交流,都要政治化了。 美国财长贝森特最近的一番话,把成千上万的中国留学生,推到了风口浪尖,但这根本不是什么高明的战略,反倒更像一剂“猛药”下去后,发现病情没好转,只能胡乱抓药的窘迫。 10月13日贝森特在福克斯商业频道上,暗示之前特朗普威胁要加征的100%关税:不一定会真的发生,试图安抚两天前被吓得大跌的股市。 可话音刚落,他就拿在美的三四十万中国学生说事,甚至“口误”地用800名在华美国学生来对比,渲染所谓的“严重失衡”。 这种一边想踩刹车,一边又猛打方向盘的做法,暴露了华盛顿决策层的混乱,他们既想谈判,又舍不得放下架子,只好说着“所有选项都在桌上”这种模棱两可的话。 甚至于病急乱投医,把目标转向了,最不该被牵连的学术交流领域,这种高层间的政治博弈,最终的成本,却要普通学生来承担。 一个威胁,就可能意味着更难拿到的签证,和正潜心研究的课题,被贴上“敏感”标签,甚至在校园里,因为自己的身份,而遭遇异样眼光。 这种做法无疑是把连接未来的“桥梁”,当成了可以随时拆毁的工具,这不仅违背了国际交往中,罕有动用学生的惯例,更是对自己标榜的“开放自由”,狠狠打了一巴掌。 难怪连美国高校界内,都不乏有担忧声音,他们担心这会吓跑全球的人才,最终损害的是美国自身的竞争力。 不过贝森特现在都能打出“留学生牌”了,也说明美方能打的“牌”确实不多了,是黔驴技穷的表现,在此之前“关税大棒”抡起来,结果伤到了自家的农民和企业。 技术封锁搞起来,反而逼得中国加快了自主研发的脚步,就在贝森特发表言论的背景里,还有中国宣布加强稀土管制这一招,美方显然感受到了压力,所以才有了这种看似凶狠,实则虚弱的威胁。 然而这根“杠杆”恐怕撬不动什么,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态,会保护好海外学子的权益,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中国,国内的发展机会遍地都是,回国发展早已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 就像中国学者吴心伯分析的那样,中方已经逐渐摸透了美方的“底牌”,并且有有效的反制手段来迫使对方回到现实。 中国外交部也说得很清楚,威胁不是沟通的方式,如果一意孤行,必将迎来坚决的反制,美国这种输不起就想“掀棋盘”的做法。 不仅难以达到施压的目的,反而会让外界看清其政策的反复无常,正如《金融时报》的分析,美国的信誉正在因此而不断流失。
美国很恼火!贝森特态度变得格外强硬,美知情人士声称,现在中国的谈判政策已经被对美
【204评论】【10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