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 马斯克突然宣布了!   10月13日,埃隆·马斯克官宣了其巨硬(MAC

波览历史 2025-10-15 01:52:08

一则消息 马斯克突然宣布了!   10月13日,埃隆·马斯克官宣了其巨硬(MACROHARD)项目的最新进展,项目名称被巨大地喷涂在孟菲斯的Colossus II超级计算集群屋顶上,他甚至宣称字体大到从太空都能看到。   但比起这场刻意制造的视觉噱头,MACROHARD项目背后,算力、能源与军事的深度捆绑,以及由此引发的连锁矛盾,才是更值得深究的核心。   毕竟真正支撑起这个项目的,是烧钱如流水的能源布局。   Colossus II的耗电量大到当地电网根本扛不住,马斯克只能自己想办法,拉来35台甲烷燃气涡轮发电机应急,这些机器加起来能提供421兆瓦电力,才勉强够数据中心运转。   可这应急方案很快就捅了篓子,因为缺少像样的排放控制装置,周边居民夜里能闻到燃气味,环保组织和民权团体直接把xAI告上了法庭。   还有资金压力,光是买芯片就得花掉180亿美元,整个项目投资可能突破数百亿。   为了填这个窟窿,马斯克正在搞新一轮200亿美元的融资,连英伟达都打算投20亿进来。   有意思的是,这次融资用GPU当抵押,而不是拿公司本身做担保,这种玩法在科技圈还是头一遭,透着一股“砸锅卖铁也要搞算力”的急迫。   即便如此,资金缺口还是不小,xAI今年要花掉130亿美元,甚至得动用到SpaceX的钱,还在琢磨让特斯拉股东增资。   支撑起这般算力的不只是燃气涡轮机,还有来自军方的订单和资金。   就在7月,美国国防部刚和xAI签了高达2亿美元的合约,要用Grok这款AI工具做国家安全分析、医疗研究这些关键任务。   这可不是简单的技术合作,美军早就把AI当成了改变战争规则的关键。   之前美军在乌克兰战场测试的“梅文”系统,就是靠AI分析卫星图像和无人机画面,1分钟就能完成过去人要花12小时的目标识别工作,让炮兵部队的打击效率翻了好几倍。   现在马斯克的Colossus II,算力比“梅文”背后的系统强得多,自然成了军方眼里的香饽饽。   有了这么强的算力,AI能更快处理战场数据,甚至帮着生成战术代码,把过去半年的工作量压缩到两周。   但风险也随之而来,AI在战场上的误判已经不是新鲜事。   今年1月,乌克兰军队就出过乌龙,用FPV无人机把自家的M1A1主战坦克给炸了,虽说有操作员失误的因素,但也暴露了AI识别目标时的不靠谱。   要是Colossus II支撑的AI系统用到更关键的战场决策上,一旦出错,后果可能比炸一辆坦克严重得多。   马斯克显然想打造一个“能源-算力-军事”的闭环。   他不光在孟菲斯建超算,还在隔壁的密西西比州偷偷建了个发电量超1吉瓦的天然气电厂,打算用高压线路直接连到数据中心,形成自己的能源枢纽。   这种思路和当年特斯拉自建超级充电网络如出一辙,都是想把核心资源攥在自己手里。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全是漏洞。   密西西比的电厂还没建好,临时涡轮机先引发了环保抗议,当地市议会只能出台新规,把xAI税款的25%拿出来搞环境改善,才算勉强安抚了民众。   最后就是监管这道坎。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已经生效,今年8月配套的行为准则也要开始执行,像Grok这样的主流AI模型,必须公开技术架构和训练数据来源,还得做独立风险评估。   这对xAI来说简直是直击要害,Colossus II跑的算法本来就是“黑箱”,要是公开细节,不光技术优势可能没了,还可能暴露数据获取里的灰色地带。   另外,违规了最高能罚到公司全年收入的7%,这对正缺钱的xAI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网友对此看得很透彻,有人说“马斯克这是想靠烧钱堆出个算力霸权,但忘了环保和监管都不是摆设”,还有人吐槽“太空能看见的字有啥用,不如先解决周边居民的燃气味问题”。   这些声音点出了关键:马斯克把MACROHARD包装成科技奇观,却掩盖不了它本质上是一场高风险的资源豪赌。   他想靠算力绑定军方,用能源支撑算力,再用融资填补缺口,但环保争议、监管压力和军事应用的伦理风险,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孟菲斯屋顶的大字在夜里亮得刺眼,但这光芒背后,是燃气涡轮机的轰鸣、环保组织的诉状、军方的订单合同和监管文件上的红章。   马斯克想靠这场高调的官宣宣告自己在AI时代的话语权,却没意识到,真正决定项目命运的,从来不是太空能不能看见那些字,而是地面上的能源、资金和规则能不能撑住他的野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马斯克公布“巨硬”项目最新进展 称目标是“能够做任何事情” 新浪财经2025-10-13 09:01河北  

0 阅读:0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