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俄罗斯正式宣布了 10月1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美国向乌克兰供应“战斧”巡航导弹“可能让所有人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 这话表面是针对“战斧”导弹,实则是对着特朗普和整个西方阵营的精准喊话,藏着对美国政治软肋、北约内部矛盾以及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算计,远比单纯的军事威胁复杂。 作为2024年大选胜出者,特朗普的新内阁刚搭起来就充满争议,国防部长提名给了福克斯新闻主持人赫格塞思。 而这人虽服过役,却从没在五角大楼任过职,连基本的国防体系运作经验都没有,还被曝出性侵丑闻和财务管理问题。 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倒是有特种部队背景,但核心优势是对特朗普的绝对忠诚,而非外交决策能力。 这样一个“忠诚优先于专业”的团队,处理“战斧”导弹这种可能引爆局势的议题,犯错风险本就极高。 特朗普自己的承诺也成了枷锁,他曾高调宣称能“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可现在却放出风说“差不多”要批准给乌克兰送“战斧”。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等于直接戳破了这个矛盾:“战斧”射程能轻松覆盖俄罗斯腹地,带着几百公斤炸药贴地飞行,常规雷达根本拦不住,一旦击中俄军关键设施,俄罗斯不可能不反击。 到时候冲突只会升级,特朗普要么食言,要么就得把美国拖进更深的泥潭,无论哪种结果,他的政治信誉都会崩塌。网友说得实在,“选班子看忠诚不看本事,遇事儿迟早要掉链子”,这正是梅德韦杰夫看准的要害。 俄罗斯的回应早不是简单的导弹对轰,而是一套让人防不胜防的混合战组合拳。军事上,“伊斯坎德尔-M”导弹早就部署到位,能覆盖乌克兰全境,更狠的是电子战武器已经暗中布局。 加里宁格勒的“摩尔曼斯克-BN”系统一启动,8000公里范围内的北约飞机、战舰都可能和指挥中心断联,刚部署的“磁场-21”系统还能压制GPS信号,让“战斧”变成无头苍蝇。这些手段比直接发射导弹更隐蔽,也更难应对。 网络空间的较量更已经白热化。2025年9月,欧洲多个机场突然瘫痪,登机系统全面停摆,后来才发现是黑客利用西方软件的漏洞搞的鬼,外界都能看到俄罗斯背景黑客组织的影子。 更早些时候,乌克兰铁路售票系统被攻,几百万民众没法买票,没过几天莫斯科地铁就遭报复性攻击,数字交通卡全失灵,每天六百万乘客受影响。 这种攻击不流血却能直接搅乱民生,比导弹更能消磨对方的意志。梅德韦杰夫的警告里,其实藏着“你敢送导弹,我就敢让西方民生瘫痪”的潜台词。 北约内部的裂痕,更让美国的援乌计划成了烫手山芋。德国新总理默茨早就表态,彻底不让北溪管道重启了,现在德国的天然气全靠美国LNG,成本比俄气高得多,工业企业都快扛不住了。 要是“战斧”引发冲突升级,俄罗斯哪怕动一动能源供应,德国经济就得再受重挫。法国马克龙嘴上说支持乌克兰,暗地里却反复强调“别突破红线”,本质就是怕引火烧身。 波兰这些东欧国家倒是喊得凶,可他们自己的安全全靠北约罩着,真要冲突外溢,最先遭殃的就是他们。 这种西欧顾经济、东欧要安全的分歧,早就让北约的“统一战线”松了劲。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其实也是在给这种分歧火上浇油,等着看北约内部先乱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让俄罗斯有了硬气的资本。以前俄罗斯能源主要靠欧洲,现在中国成了最大买家,2025年进口量占了俄原油出口的四成,印度也占了近四成,欧洲只剩个零头。 而且中俄贸易还用人民币结算,避开了美元制裁,油价涨3%突破95美元一桶后,俄罗斯反而赚得更多。 美国本想靠制裁压垮俄罗斯,结果人家靠中印市场站稳了脚跟,这时候送“战斧”,反而可能让俄罗斯靠能源出口赚更多,等于帮了对方的忙。 特朗普的团队恐怕还没想清楚这些连锁反应。赫格塞思这类缺乏经验的官员,很可能只看到“送导弹能威慑俄罗斯”,却没算明白后续的网络反击、能源波动和北约分裂。 梅德韦杰夫的警告,与其说是威胁,不如说是把所有风险摆到台面上,看特朗普敢不敢接这个摊子。 这场围绕“战斧”的博弈,从来不是简单的武器对抗,而是政治、军事、经济的全方位较量。 特朗普的过渡期决策,考验的不只是他的承诺,更是他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对全局的判断。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来源:梅德韦杰夫:向乌供应“战斧”将让所有人遭殃 尤其是特朗普 环球时报2025-10-13 18:49
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紧挨着俄罗斯的几个国家,像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