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不住的财富危机:当3000亿资产揭开美元霸权的裂痕

南琴聊文化 2025-10-14 19:45:38

俄罗斯被冻结的 3000 亿美元资产,早不是过去时的警示,而是现在进行时的掠夺。 之前不少人觉得把资产存在国外安全,结果俄罗斯的海外资产说冻就冻,而且到现在也没解冻,甚至有消息说某些国家想把这些资产挪作他用,这不就是明摆着的风险吗? 这事一下子打破了把国家的钱放国外比放自己家里安全的老想法。 其实国家的外汇储备不是放哪儿都安全,一旦地缘政治和金融规则搅到一起,手里的资产可能一下子就没法自由用了。 与此同时,美国的财政情况也不像以前那样一直安全了。 今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额快到37万亿美元,还突破了这个数,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到了历史上很高的水平,光还利息就占了不少财政收入,压力越来越大。 在信用评级上,那些权威机构之前就担心美国财政能不能撑下去,现在终于有实际行动了——有的 机构已经调低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这可不是随便给个警告,而是在市场信心上记了一笔负面账。 再看看日本,它现在还是海外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之一,按最新的TIC数据,手里的美债超过1.15万亿美元,有的月份还在多买。 把大量储备放在别的国家的国债里,本质上就是相信对方的规则会一直有用。 可一旦这份信任出了裂痕,或者地缘政治让规则变了样,手里握着这些资产的国家很快就会陷入被动。 相比之下中国的做法既不夸张也不冒进,就是一步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多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一方面适当卖掉一些美债,避免因为美国财政问题被拿捏; 另一方面稳稳地增加黄金储备,还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结算,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使用,想在制度上给贸易和金融往来多搭几条不用美元的通道。 想不依赖美元不是一天能做到的,但在规则可能随时变的情况下,多买点黄金、多用水人民币结算,是很实际的备用方案。 这里得说清楚:担心美国债务问题,不代表美债马上就会崩。 美元和美债的规模大、市场流动性好,加上美国金融体系还有一定的弹性,短期内还没有什么能完全替代它们。 但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开始出现结构性的问题,那么外汇储备的配置就不能只依赖某一种资产了,得一边对冲风险,一边找其他制度替代。 简单说,就是从放国外的钱肯定安全,变成放国外的钱得先看对方的规则稳不稳,这是理性的转变。 俄罗斯资产被冻结是个惨痛的教训;日本持有的大量美债也提醒我们:短期的利息差和盟友关系可能带来一些表面的好处,但不能替代对主权风险和制度风险的防范。 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做投资组合的本质从来不是赌谁更讲信用,而是把能控制的风险管好,把没法控制的风险降到最低。 对国家的财富管理来说,这既是战略判断,也是必须重视的实际问题。

0 阅读:47
南琴聊文化

南琴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