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美国人要对中国船舶开征“入港费”,但这两天,美方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14 12:23:33

10月14日,美国人要对中国船舶开征“入港费”,但这两天,美方突然提出了一个新的执行细则:一艘船是否需要交费、需要交多少费用,全部得依靠船东自己判断,自助办理,因为美国政府已经停摆,大量工作人员无薪休假,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没有人手执行特朗普政府的新规。至于CBP会不会监管、会用多大的力度监管,现在也不好说,只能看新规开始执行后,CBP能腾出多少人手。 这简直太儿戏了。毕竟,按照美方之前公布的收费标准,这可不是小数目,第一阶段就对中国船东按每航次每净吨 50 美元收费,一艘 10 万吨级的货轮单次靠港就得交 500 万美元,即便按年上限 5 次计算,一年光这笔费用就要砸进去 2500 万美元,这对任何航运公司来说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压力。 要知道,之前美方更夸张的预案里,单船单次最高能收到 150 万美元,后来还是因为美国国内行业强烈反对,怕推高消费者物价才紧急缩水,现在倒好,直接连收费的人都凑不齐了。 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美国政府停摆闹出来的乱子。这种联邦机构 “集体休假” 的戏码在美国不是第一次上演,2018 年底那次停摆直接波及 80 万联邦雇员,其中就包括大量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工作人员,当时连美墨边境的收容所都没人管,愣是闹出了儿童在拘留期间死亡的悲剧,那些本应负责监管的 CBP 人员要么无薪休假,要么被迫顶着压力上班却没心思干活。 如今 2025 年 10 月的这次停摆更不含糊,一上来就有 75 万名联邦雇员被迫休假,CBP 自然首当其冲,本来就常年人手紧张的部门,这下更是彻底 “停转”—— 要知道连空中交通管制员都有 3500 人的缺口,更别说负责港口收费核查的岗位了,估计能在岗的都是 “被迫加班” 的苦哈哈,根本没精力管收费这档子事。 最讽刺的是 “自助判断、自助办理” 这套说辞,简直是把船东当傻子哄。稍微了解点行业逻辑的都知道,航运业的成本账算得比头发丝还细,几百万美元的支出能直接影响航线利润,指望船东主动掏腰包,堪比指望商家主动给顾客退差价。 再说这种 “自助模式” 的漏洞早就有现成案例,重庆有个无人停车场搞扫码缴费,商家都得偷偷藏起不用填信息的缴费通道,逼车主关注公众号留个人信息才能离场,连十块八块的停车费都得靠套路才能收上来,更别提动辄几百万的港口费了。 而且美方的收费标准本身就埋着模糊地带,比如 “间接持有 25% 及以上股权的船舶是否收费” 这类界定问题,连专业法务都得研究半天,现在扔给船东自己判断,这不就是明摆着给人家留足 “合理避费” 的空间吗? 更要命的是 CBP 连最基本的监管能力都丧失了。2018 年停摆时,CBP 的收容所连基本的医疗保障都跟不上,9 座被抽查的设施里有 6 座没有专业医务人员,连给儿童洗澡的条件都不具备,如今让这样一个连基础服务都维持不了的机构去监管跨国收费,简直是天方夜谭。 别说主动核查船东的缴费记录了,估计连谁该交费、交多少的清单都没人整理,毕竟工作人员连工资都没着落,哪有心思干这些 “额外活”。 国际航运界早就看透了其中的猫腻,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这些订购了大量中国船舶的巨头,表面上没说什么,暗地里肯定在观望,反正 CBP 没人监管,先拖着不交再说,等真有人来催了再找借口搪塞,这种 “软抵抗” 在美国政府停摆的背景下几乎零成本。 美方自己也清楚这政策根本执行不下去,之前酝酿新规时就因为全球十大航运公司大多在用中国造船舶,怕引发行业反弹才一再妥协,从按靠港次数计费改成按航次计费,又取消了对未来订船的收费要求,现在干脆连收费的人都没了,等于自己给这场收费闹剧按下了 “暂停键”。 所谓的 “看后续能腾出多少人手” 不过是场面话,只要美国两党还在为拨款吵得不可开交,政府停摆就可能持续,CBP 的人手缺口只会越来越大。 到头来,这场轰轰烈烈的 “收费新政” 只会沦为国际笑柄 —— 想出政策的人只顾着摆姿态,执行政策的人连班都上不了,被收费的人自然乐得装傻,毕竟没人真会跟几百万美元过不去,更没人会相信这种 “全凭自觉” 的收费能玩得转。

0 阅读:2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