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李克农病重,对周总理说:此人是国家安全工作最佳后继人选! 55年授衔,李克农是唯一一个没带兵打过仗的将军,可见他在隐蔽战线的贡献有多大。 他领导的中央调查部,在反和平演变这些事上,给党中央提供了特别重要的决策依据。 比如说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美国那边开始搞“和平演变”那一套,李克农他们及时把情报送到毛主席、周总理手里,让咱们国家提前有了应对策略。 到了1957年,李克农身体越来越差。 这年10月,他因为头晕摔倒,后脑勺磕在台阶上,脑震荡加脑溢血,昏迷了整整8天。 虽然抢救过来了,但身体基本垮了,中央让他去疗养。 这时候,选谁来接他的班,就成了特别重要的事。 李克农推荐的人正是孔原,孔原早期在上海搞工人运动,后来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来之后在江苏省委组织部工作。 那时候上海的党组织因为向忠发叛变,被破坏得很厉害,孔原临危受命,稳住了局面。 后来他去了南方局,协助周恩来开展工作。 在重庆那种险恶的环境里,孔原提出了“三勤”“三化”的策略,也就是勤学、勤业、勤交友,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让党组织在国民党眼皮底下扎下了根。 新中国成立之后,孔原又成了海关总署的首任署长。 那时候的海关,还带着半殖民地的烙印,洋员把持着大权,关卡林立,根本没法保护咱们国家的经济安全。 孔原到任之后,做了三件大事:一是把海关的管理权收回来,裁撤了洋员,二是重新调整海关机构,把原来的173处海关精简到70处,该撤的撤,该并的并。 三则是制定了《海关法》《关税条例》这些法规,让海关工作有了规矩。 就拿关税来说,以前咱们国家自己说了不算,外国货想怎么定价就怎么定价,孔原来了之后,关税成了保护民族工业的重要手段。 这些成绩,李克农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情报工作和海关工作其实有相通的地方,都得有全局观念,都得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而且孔原在隐蔽战线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经验丰富,在处理复杂问题上,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所以李克农觉得,孔原是接替他领导中央调查部的最佳人选。 中央调查部是声明机构呢?它成立于1955年,主要负责对外情报和反间谍工作,是咱们国家隐蔽战线的核心部门。 李克农在任的时候,把中调部打造成了党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 他特别重视人才培养,创办了国际关系学院,为情报战线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现在咱们国家好多外交和情报领域的骨干,都是从那里出来的。 之所以推荐孔原,除了其能力和经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人在工作理念上特别合拍。 李克农常说,情报工作得“上通天,下接地”,既要领会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又得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 孔原在海关工作的时候,就特别注重调查研究,他跑遍了全国的海关,知道哪是漏洞,哪该加强。 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正是情报工作最需要的。 孔原接手之后,面临的挑战很大,那时候国际形势非常复杂,美苏冷战正打得火热,咱们国家既要防着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又得应对他们的“和平演变”阴谋。 孔原接手后做了两件事:一是加强国内的反间谍工作,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情报网络,二是拓展国际情报合作,和一些友好国家建立了情报交流机制。 比如在中苏论战期间,孔原领导的中调部,及时掌握了苏联的动向,为中央的决策提供了支持。
八路军129师的四巨头,地位有多高?“1937年8月25日凌晨,刘伯承低声对徐
【3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