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盟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3日,欧盟正式宣布在申根区启动全新的数字边境管理系统,意思就是把以前靠人工核验的边检流程升级成电子化登记,所有短期入境的非欧盟公民都得先过这道“数字安检”。 早在数年前,欧盟就在逐步推进“智慧边境”系统的建设,提出要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边境安全,同时简化合法旅客的入境流程。 这次正式上线的数字边境管理系统,是“入境/出境系统”的关键部分,英文缩写叫EES,中文可以理解为“边境出入信息登记系统”。 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权威信息,这个系统会统一记录所有第三国公民进入和离开申根区的时间、地点和身份信息,还会自动计算他们在申根区的停留天数是否超时。 这意味着,过去那种靠边检人员手动盖章、旅客自己计算停留天数的时代,基本上就此终结。 其实这个系统的推出,和欧盟自身所面临的安全挑战、移民管理压力以及数字化转型目标密切相关。 一方面,申根区内部边境自由流动的制度设计确实带来了通行便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边境安全管理的难度。 尤其是在经历了2015年大规模难民潮之后,欧盟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边检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治理需求。 另一方面,欧盟在数字化治理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无论是推动统一数字身份,还是加强数据共享机制,都在为这类系统的实施打下基础。 因此,数字边境管理的上线,是技术成熟、政策推动和现实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样的系统不仅是为了简化流程,更重要的是提高边境管理的精准性与安全性。过去那种人工目测、盖章记录的方式,其实存在很多管理漏洞,比如假护照、重复入境、滞留不归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而有了数字系统之后,相关数据可以实时比对、动态更新,系统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大大提升了监管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这个角度讲,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升级,更是一次治理理念的革新。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这样的大系统运行背后需要强大的数据安全保障机制。欧盟在隐私保护方面一直有较高的标准,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就是全球最严的数据管理法规之一。 因此,数字边境系统的建立也必须在合规的框架下进行,确保旅客的信息不会被滥用或泄漏。 这一点,欧盟方面在对外通报中也作出了明确承诺,并表示系统设计本身就包含了多重加密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仅用于合法边境管理目的。 对中国旅客来说,未来入境申根区的流程确实会发生一些变化,但不必过于焦虑。从目前已公布的流程来看,未来中国公民前往申根区短期旅行,仍然需要申办签证,但在签证之外,还要完成一次数字登记。 这个登记过程虽然增加了一道程序,但只需一次性完成,不仅不会影响正常出行,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边检排队时间,提升通关效率。 更重要的是,这种机制的建立也有助于维护合法旅客的权益,避免因他人违规行为而带来连带影响。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件事也透露了一个信号:全球范围内的人员流动正在进入一个更加规范、更加可控的新阶段。 无论是应对非法移民、跨国犯罪,还是应对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边境管理都不再是单一国家的事务,而是需要区域协作和技术联动的系统工程。 欧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数字边境系统,为申根区的边界建立起一道“看得见的防线”,既保护了自身的安全,也为合法旅客提供了更高质量的服务。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系统并不是某种“高科技壁垒”,而是一种试图在开放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治理工具。 它的目标不是设限,而是优化流程;不是排斥他人,而是提高效率。对我们每一位未来可能踏入申根区的旅客来说,了解它、适应它,其实也是对整个全球出行新常态的一种积极应对。 素材来源:欧盟在申根区启用新数字边境管理系统 2025-10-13 19:20·京报网
就在刚刚 欧盟正式宣布了 2025年10月13日,欧盟正式宣布在申根区启动全新
风城高山
2025-10-14 10:37: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