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10月10日,巴西对中国聚酯布料搞反倾销,暂定征6个月税,每公斤加0.69到4.81美元,最终裁定推迟到立案后18个月。 中巴双边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中国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位置。2023年中巴贸易额超过1500亿美元,双边经济联系愈发紧密。 但也正因为如此,一旦某一方感受到本国产业受到所谓“倾销”的冲击,便容易采取贸易救济措施。 聚酯布料,作为化纤纺织品中的中间产品,是服装、家纺等多个下游产业链的重要原料。中国在该领域的出口能力强、成本控制精、技术成熟,全球市场份额非常可观,出口价格自然也比很多国家更有竞争力。 而巴西国内的相关企业显然对这种价格优势感到压力巨大。根据巴西官方通报,这次调查的发起是基于巴西本国生产商的申诉,声称中国对巴西市场的聚酯布料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已经对巴西本土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 于是,巴西政府启动了反倾销调查程序,并快速做出了初裁决定,征收临时税。这个操作在国际贸易中并不少见,但它的敏感之处在于涉及的是中国这样一个全球制造业核心国家。 从巴西的角度来看,国内制造业特别是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并不强,原材料、能源、物流成本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外来产品一旦价格更低、质量更稳,市场自然倾向于选择进口。这时候本土企业压力山大,容易将问题归咎于外部竞争,而不是从提升自身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入手,这种外部归因心理在全球经济都不算罕见。 但真正关键的,是这场反倾销风波对中巴关系是否会带来实质性冲击。从目前情况看,这次事件虽然被各界广泛关注,但并没有上升到外交层面。 中国商务部对巴西的举措表示关切,并保留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的权利,但整体语气克制、专业。这说明中国在处理贸易摩擦时,继续坚持通过规则、对话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面临的贸易摩擦并不少,美国、欧盟、印度等都曾对中国的光伏、钢铁、铝制品等多种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但中国始终没有选择对等报复的方式,而是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双边磋商等方式有序推进应对。这样的姿态不仅展现出大国风范,也体现了中国对多边贸易秩序的尊重与维护。 回到这次事件本身,巴西虽然宣布征税,但只是一项暂定性措施,之后还要根据进一步调查结果作出最终裁定。 换句话说,这6个月只是一个观察窗口,也是各方进行沟通、协调的时间段。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通过提供证据、参与调查程序、提出合理申诉来争取公正裁定。中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外交渠道与巴西进行磋商,推动问题妥善解决。 这次事件也提醒中国相关出口企业要更加注重合规经营,在海外市场中强化本地化布局,规避因单一出口模式带来的风险。 同时,也要提升品牌价值、技术含量,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陷阱。长远来看,中国制造业的出海之路,不能只是靠价格优势赢得市场,更要靠质量、创新和服务打动客户。 所以,说到底,这件事并不是“巴西对中国出手”这么简单,而是一次规则下的贸易互动。 中国有足够的经验、智慧和耐心,去应对这类挑战,也有足够的实力和韧性,继续在全球市场中稳步前行。 素材来源:巴西对华聚酯纤维织物作出反倾销初裁 2025-10-10 17:57·界面快讯
巴西为何成不了强国?
【1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