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行限制,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 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美国这几个行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简直是让咱们把美国“命门”攥在了手里。就拿老百姓最关心的医药来说,美国市面上那些常用药、救命药,好多“底子”都来自中国。 咱们常说的原料药,就是制药的核心原料,美国91%的仿制药都得靠进口,其中一大半都从中国来。比如治感染的抗生素,美国75%的原料得从咱们这儿买;连抗癌药都不例外,68%的原料生产都在中国。 2025年3月就出过真事儿,美国芝加哥有家医院突然接到通知,糖尿病患者用的胰岛素快断货了,原因是中国原料药关税涨了,生产线停了。同一天,全美200多家医院都收到类似警告,连仿制药巨头山德士都宣布,抗抑郁药和抗生素72小时内就供不上了。这可不是小事,要是真断了供,美国老百姓看病拿不到药,轻的耽误治疗,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医疗系统先得乱套。 为啥美国自己不生产这些原料?说白了就是成本太高。早年间美国药企为了省钱,把生产环节都外包到中国和印度。中国有完整的化工产业链,生产原料药又便宜又好,质量连美国FDA都认可。就拿抗生素原料来说,中国产量占全球75%,美国自己建厂的话,劳动力成本是中国的4倍多,建个厂还得5到7年,远水解不了近渴。 有人说美国可以找印度,可印度70%的原料药还得靠中国的中间体,比如头孢类药物的关键原料,印度90%以上都从中国进口,绕来绕去还是得找咱们。 再说说化工产品,这可是美国制造业的“粮食”。美国基础化学品比如硫酸、氢氧化锂,从中国进口的占了30%到40%,像维生素、抗生素原料这些精细化工中间体,依赖度更高。这些化学品看着不起眼,却是造塑料、涂料、纺织品的必需品,连汽车、电子设备的生产都离不开。 2025年4月白宫公布的关税豁免清单里,近千种产品里好多都是化工品,就是因为美国企业离了这些中国原料没法开工,怕加关税把自己搞垮了。要是中国限制出口,美国工厂要么找不到替代原料,要么就得花几倍的价钱从别的地方买,成本一下就上去了,最后要么裁员减产,要么涨价卖给消费者,经济自然受影响。 生物技术领域的依赖也藏不住。比如医院里常用的体外诊断试剂,用来筛查疾病、监测疗效的,虽然高端原料还靠进口,但中国在传染病抗体、即时诊断这些领域早就能对外输出了。新冠疫情的时候,咱们的胶体金检测技术又快又准,好多国家都抢着要。 美国的生物科研机构做实验、药厂研发新药,都离不开稳定的试剂供应,要是中国限制相关产品出口,他们的研发进度得拖慢一大截,新药上市晚了,不光药企赚不到钱,还会耽误全球的医疗进步。 卡梅隆・约翰逊作为商界人士,看得比谁都清楚,他这警告根本不是替中国说话,是怕美国政府脑子发热,把中国逼急了真出反制措施。美国这几年总想着在贸易上打压中国,又是加关税又是搞技术封锁,可没想想自己的产业链早跟中国绑在一起了。就拿原料药来说,美国仿制药行业利润本来就只有4%到6%,要是中国限制出口,原料涨价哪怕25%,中小药企直接就得破产,大公司也扛不住。 更要命的是,这些成本最后都会转嫁给美国老百姓。药价涨了,看病更贵了;化工原料涨了,超市里的塑料盆、衣服、家电都得涨价,这不就是变相给美国人加税吗?之前美国通胀刚稳住点,要是真因为原料断供再涨起来,普通家庭的日子更难过了。而且美国制造业本来就想回流,这下连基础原料都没着落,回流计划只能泡汤。 卡梅隆其实是想给美国政府敲警钟:别再搞什么“脱钩断链”了,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地位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真把中国惹急了,限制出口,美国经济受的伤比中国重得多。全球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逼着别人反制,最后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说到底,卡梅隆的警告就是句大实话:贸易对抗没有赢家,尤其是在医药、化工这些关乎民生和工业根基的领域,互相拆台只会两败俱伤,好好合作才是正经事。美国要是真听不进去,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的企业和老百姓。
美国一直盯着中国手里的美债,希望中国能大规模抛售,但中国并没有按他们想的来。
【14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