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宣布了! 10月12日,美国国防部正寻求采购价值高达10亿美元的关键矿产,作为一场全球范围囤积行动的一部分。 更绝的是,DLA还在收集稀土、钨、铋、铟这些金属的信息,打算继续“买买买”,比如他们要买的222吨铟锭,差不多等于美国2024年全年用掉的量。 这波操作把市场整懵了,专家说,DLA计划的采购量,五年内根本买不够,因为好多金属的吨位,比美国自己产的、进口的还多。 比如他们要买的3000吨锑金属,相当于美国2024年用量的八分之一;全球氧化钪一年才用30到40吨,DLA却要买6吨。 为啥这么“激进”?说白了,美国怕关键矿产断供,这几年中国对稀土、锗这些材料出口一管,锗价格直接翻倍,三氧化二锑也涨疯了,汽车厂要稀土材料都难。 美国这波“囤矿”,其实是地缘政治的延伸,特朗普政府不光用关税、投资审查这些招儿,还拉盟友搞“矿产联盟”,跟澳大利亚签稀土加工协议,给刚果5亿美金开发矿产,甚至想把手伸到乌克兰的稀土资源。 但中国反手就是一套“组合拳”,10月9号,商务部连发五道出口管制令,规定只要产品里含中国原产的稀土,就得申请许可证,这直接堵死了美国想通过第三方绕过管制的路。 再加上中国对锂电池、人造石墨这些新能源材料的管制,特斯拉、福特这些依赖中国供应链的车企,直接慌了。 说实话,美国这波“囤矿”看着热闹,其实问题不少,美国对关键矿产的依赖是“硬伤”,钴、稀土这些材料,美国80%靠进口,中国不光有全球60%的稀土储量,还垄断了85%的冶炼产能。 美国锑业公司就算拿到合同,原料还得从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加工技术更得靠中国专利,这“资源+技术”的双重短板,让美国的囤积计划从一开始就“瘸腿”。 美国这波“急功近利”可能适得其反,DLA要的量比美国自己产的还多,强行买只会推高全球矿产价格,最后美国企业得花更多钱。 而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和技术壁垒,正在构建“资源+市场”的双重优势——你囤你的矿,我控我的技术,看谁先撑不住。 最后,这场博弈拼的是发展模式,美国想靠“大而美法案”和盟友合作重建供应链,但环保审查、社区反对、技术不成熟这些问题,让项目推进慢得像蜗牛。 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产业升级,正在把资源优势变成技术优势,矿产比拼,不是看你囤了多少,而是看你用得好不好。 说到底,关键矿产的争夺,既是地缘政治的较量,也是发展模式的比拼,美国这波“囤矿”,能不能撼动中国的地位?答案可能不在仓库里的矿石,而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和市场里的竞争力。
就在刚刚!美国开始慌了!美国国防部突然宣布!2025年10月12日美国正
【5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