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为什么讨厌中国人?奥巴马说过:“每个中国人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就是世界灾难”,在西方人的眼里,他们希望中国人永远只能过下等人的生活,只能过温饱生活。 这种心态,不是简单的偏见,而是长期垄断全球利益后,对中国崛起的本能忌惮与刻意打压。 几百年前,西方凭借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在全球建立起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体系,他们用坚船利炮打通贸易航道,用殖民统治划分势力范围,把全球资源当成自家储备,把后发国家视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这种靠掠夺建立的优势,让他们默认了自己对世界资源的优先占有权,也养成了对其他国家发展指手画脚的习惯。 而且,这种垄断心态催生的打压从未停止,技术封锁就是最直接的手段,早从二战后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开始,西方就把遏制后发国家的高科技发展当成共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美国便威胁盟国不得违反禁运协议,否则就停止马歇尔计划援助,硬是把中国塞进了最严苛的Z组管制名单,几乎断绝了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技术往来,即便后来中美关系回暖,所谓的技术合作也始终带着枷锁,里根时代的友好非盟国政策说到底就是只给皮毛不给核心。 巴统解散后,他们又火速搞出瓦森纳协定,42个成员国抱团封锁军事技术和双用途物资,本质上还是怕中国打破他们的技术霸权。 可惜算盘打得再精,也挡不住中国的发展脚步,西方原本以为中国人只配做玩具、衬衫这类低端产品,1995年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还不到5%,美国独占24%,他们压根没放在眼里。 可到2023年,中国制造业占比飙到32%,相当于美国的两倍多,比后面五个国家加起来还多一半,更让他们坐不住的是,中国人不光能造民生用品,连飞机、芯片、人工智能这些看家本领都能拿下。 西门子当年卖动车组时藏着掖着,结果中国搞出复兴号,350公里时速把德国ICE甩在身后,还把雅万高铁的大单抢走了;比亚迪在法兰克福车展曾门可罗雀,如今在慕尼黑车展被围得水泄不通,让德国三大车企CEO不得不上门取经。 这种崛起戳破了西方的资源谎言,他们总说中国发展会耗尽资源,却不提自己的铺张浪费,美国人均年吃肉量98.3公斤,是中国人的两倍,还普及电烘干衣物、滥用一次性产品,而中国传统晾衣方式几乎不耗能。 更讽刺的是,如今陷入资源困局的反倒是他们,2025年上半年欧元区GDP仅增长0.6%,德国工业产出连降6个月;美国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低于荣枯线,却还在对华光伏产品加征50%关税,既限制别人又耽误自己能源转型。 反观中国,不仅制造业逆袭,还在5G、航天、AI等领域实现突破,全球每十艘新船就有八艘来自中国,美国民用造船产能只剩中国的二百分之一,急得搞出高额停船费这种昏招,吃相未免太难看。 说到底,西方的“讨厌”根本不是针对中国人,而是怕自己的垄断地位被撼动,怕好日子一去不返,他们习惯了用专利墙和技术封锁锁死后来者,;习惯了把中国当成低端工厂,却眼睁睁看着华为超过苹果、比亚迪领跑新能源。 这种焦虑甚至让他们自相矛盾,欧盟喊着降低对华依赖,转头就求中国电池厂去匈牙利建厂;美国通过芯片法案想卡脖子,高通、德州仪器却偷偷把订单送过来。 但其实根本没必要这么拧巴,全球资源从来不是谁的私产,发展权利更不该分三六九等,美国人均消耗资源是中国的三倍,要是真担心地球承受不住,该改的是他们的铺张模式,而不是限制中国人追求温饱以上的生活。 中国从被封锁到自主创新,靠的从来不是别人的施舍,而是肯下苦功夫、敢闯无人区的韧劲,往后西方要是还抱着霸权思维不放,只会眼睁睁看着更多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更多技术高墙被逐个凿破,毕竟时代早变了,靠垄断吃饭的日子,本就长不了。
中菲一战,迟打不如早打!菲律宾总统嚣张喊话中国,只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让步,他们就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