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

且听楚楚说 2025-10-13 11:21:30

俄乌战争的结果,很多人都猜中了开头,但都没有猜中结果。经过三年的激战,乌克兰最大的愿望竟是恢复到2022年以前的状态。   然而曾经的“对手”和“盟友”却趁势提出苛刻要求,一个觊觎土地,一个索要资金。不知泽连斯基是否感到后悔,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三年前,几乎没人预料到战争会如此收场。   当时俄罗斯大军直逼基辅,普京信心满满提出“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目标。西方情报机构预测乌克兰撑不过三天,连美国都只提供轻型武器。   谁曾料到,这场冲突竟逐步演化为自二战以来欧洲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双方陷入一场血腥且残酷的消耗战。   时至今日,战场局势已渐趋明朗。   米尔斯海默等国际关系专家预测,俄罗斯将获得一场“丑陋的胜利”——虽然无法完全征服乌克兰,但将吞并其大片领土,使乌克兰变成一个“功能失调的残存国家”。   现实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俄军控制了乌克兰约23%的领土,并且可能进一步扩张。   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这场战争竟逐渐朝着“冻结冲突”的态势演进。   诚如米尔斯海默所预言,实际战斗不会延续至2025年之后,但是真正的和平协议恐难达成。这种不战不和的僵持态势,恰似无形枷锁,将乌克兰紧紧束缚。   战争背后是大国的地缘博弈。俄罗斯最初的目标是阻止北约东扩,但结果适得其反——乌克兰与北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乌克兰负责欧洲一体化的副总理斯蒂芬尼什纳明确表示,欧盟将在全球范围内带头支持乌克兰重建。表面上乌克兰获得了西方力挺,实则陷入了更危险的境地。   美国对乌政策随着政府更迭而变幻莫测。   特朗普曾斩钉截铁地宣称,倘若他能重返白宫,便会在短短24小时内让冲突偃旗息鼓。共和党选民中48%的人认为对乌援助过多。   美国可能考虑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和乌东四州的主权,将争议冻结49年或99年。乌克兰成了美国党争的筹码。   欧盟表面大力支持,实则各有算盘。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议在2027年前承担乌克兰重建资金的45%,约500亿欧元。   但欧盟内部对此存在分歧,一些国家经济停滞、债务沉重,能否拿出这笔钱还是未知数。   英国首相苏纳克甚至探索使用被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合法途径”为重建买单,这种违背国际法的做法暴露了西方“既想要名声,又不想多掏钱”的真实心态。   战争第三年,乌克兰面临的现实十分残酷。世界银行估算乌克兰重建需要411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6倍。   欧盟虽承诺支持但细节模糊,一个关键问题仍未解决:如何为大规模重建提供资金。   乌克兰的重建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解决资金流动性缺口、恢复控制区的基本服务、最终实现“大复苏”。然而这些计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基辅市长克利钦科坦言,清理遗留爆炸物就可能需要“一年时间”。   真正的问题在于,战后乌克兰将面临巨大的安全赤字。   即便冲突得以冻结,乌克兰获北约正式成员资格的可能性依然微乎其微。   更可能的是获得某种模糊的安全保障,同时主权受到限制。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成为“非军事区”,难以有效防御未来可能的侵略。   这场冲突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如何自处?   乌克兰本有机会在东西方势力间秉持中立立场,维持微妙平衡。然而,它却弃此稳健之道,采取一边倒政策。   2015年,米尔斯海默就警告北约东扩可能导致俄罗斯对乌克兰动武。可惜这一警告未被重视。   如今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面临艰难抉择:是继续战斗至最后一人,还是接受屈辱条件?   据说乌克兰人已经开始担忧和平可能“建立在不利条款上”。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美国与俄罗斯在沙特阿拉伯的谈判已将乌克兰排除在外。   战争没有赢家,只有不同程度的输家。   俄罗斯付出沉重代价却未能实现最初目标;西方耗费巨资却未能削弱俄罗斯;乌克兰失去最多,不仅领土受损,重建之路也漫漫无期。   这场冲突提醒我们,和平何其珍贵,而一旦失去,再多的金钱和鲜血也难以换回。   参考资料:米尔斯海默:前方的黑暗——乌克兰战争将走向何方——中华网

0 阅读:0
且听楚楚说

且听楚楚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