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看明白了吧,从2018年贸易战以来,中国在方方面面进行扎扎实实的准备,利用这7年多时间把该补的短板都补齐了,甚至连与美国脱钩的准备都做好了。 今年4月份的关税世界大战,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反观美国,这7年时间一直在左摇右摆中投机,想要干的事一件也没干成。 回想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对中国加征关税时,不少人还担心中国能否顶住压力。 但七年后再看,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贸易战不但没有压垮中国经济,反而让我们在压力下长得更壮实了。 七年前,中国对美出口占我们总出口的19.2%,这个数字到2024年已经降到了14.7%。不是我们的总出口变少了,而是朋友圈更大了。 东盟现在成了我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我国出口的比重接近一半。这就好比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市场虽然重要,但已经不是不可替代的了。 更让人振奋的是,我们在科技领域实现了突破。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对我们卡脖子,结果反而逼出了中国的创新潜力。 华为在重重围堵中推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原生鸿蒙系统,国产芯片自给率从2018年的15%提高到了30%,翻了一倍。 还有更多像DeepSeek这样的人工智能助手在全球一炮而红,下载量登顶140个市场。这些事实说明,中国人不怕封锁,封锁多少年,我们就能自己钻研多少年。 中国的制造业基础越发牢固。 世界上几乎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部是中国制造,每两台空调里就有一台来自中国。这些数据背后是我们全球占比31.6%的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保持世界第一。 美国消费者离不开中国制造,他们市场上70%的手机、95%的爆款玩具都是中国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加征关税后,最终买单的是他们自己的消费者——每个美国家庭每年因此多支出1300美元。 今年4月的这场关税较量,中国表现得如此淡定从容,是因为我们提前布局,下好了先手棋。 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本身就考虑到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有降准、降息的政策空间,有扩大内需的底气,更有超大规模市场作为后盾。 看看我们的企业是怎么应对的。 重庆的外贸工厂不再只盯着美国市场,而是积极开拓欧盟和俄罗斯等新市场;福建泉州的服装企业凭借产品专利和核心竞争力,即使关税增加也能与美国客户协商共担成本。 反观美国,这七年又做了什么呢?他们左摇右摆,政策朝令夕改。 特朗普时期发起的关税战,拜登政府基本上全盘接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对华出口管制。 2025年特朗普再次上台,又是老调重弹,除了加关税似乎想不出别的办法。 但七年的实践已经证明,这种极限施压对中国无效,反而让美国自己陷入通胀高企、农民收入下跌、能源出口受挫的困境。 美国原本想通过关税战重振制造业,结果汽车出口规模还不到中国的一半,芯片出口额只有中国的三分之一。 更讽刺的是,美国出口最多的商品变成了成品油、原油和天然气这些资源类产品,这哪里是制造业大国,分明是资源输出国。 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国际上美国也越来越孤立。 不久前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也挥起关税大棒,结果欧盟、东盟等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入反制行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中国却朋友圈越来越大,和150多个国家建立了贸易网络,成为130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正在深刻重塑,中国已经从不惧风雨的跟随者,成长为可以定义21世纪贸易规则的引领者。 这场持续七年的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关税之争,实质是发展模式之争。 中国靠的是扎扎实实练内功,美国靠的是霸权旧梦。 两种选择,两种结果,大家应该都看明白了了吧。 事实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但做好准备的一方肯定能更好地保护自己。中国这七年多的扎实准备,已经让我们在风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资料:关税风暴中的世纪对决 博弈升级经贸断链——中华网
中美最后的结果,在中美巨额关税下,中美贸易已经清零,接下来中美只有两种结果2
【5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