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议员听完驻华大使汇报,基本认定中国短期内不会恢复购买美农产品,说到底,问题卡在美国先加的那道高关税上。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要说这场僵局,得从2018年那场贸易战开始。当时特朗普政府先出手,对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了25%的税。 中国自然不能不还手,随即对美国的农产品加了同等比例的关税,大豆、猪肉全被卷进去了。 这下,原本有点互补性的贸易关系,被打得满地碎片。 时间一晃到2025年,本以为美国吸取教训了,结果又来一轮。今年3月,美国拿“芬太尼问题”当借口,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再加10%的税。 中国这边也不含糊,立刻反制:对美国大豆、高粱加征10%,对鸡肉、玉米加征15%。 本来以为这就算完了,没想到美国还嫌不够,一个月后又把总关税提到84%。中国也只能跟着调整,最后大豆、猪肉的总关税干脆飙到了94%,玉米、棉花甚至接近99%。 说白了,美国自己把农产品的门槛抬到了天上。农产品利润本来就薄,这么高的关税一上去,直接让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没了竞争力。 以前美国大豆在中国很吃香,2017年,中国进口的9600万吨大豆里,美国占了三分之一多。但关税一加,这个优势全没了。 2018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直接砍半,到了2024年还剩2213万吨。到了2025年9月,干脆一粒都没买——这是近30年来头一回。 而这段时间,巴西和阿根廷悄悄接手了市场。2024年,巴西对中国出口7465万吨大豆,占中国进口总量的71%。阿根廷也趁机加码,甚至一度暂停本国出口税来抢中国订单。 南美国家为了中国市场,不仅种得多,还在港口、铁路上花大钱升级。巴西的港口装船效率翻倍,运输时间缩短一半,这些都让他们的大豆更具吸引力。 再看看价格账:2025年,美国大豆运到中国港口一吨要4076块,巴西的只要3545块,差了五百多。 企业又不是做慈善的,一百万吨就得多花五个多亿,谁愿意干这赔本买卖? 美国农民这两年是真不好过,爱荷华、北达科他这些大豆主产州的仓库几乎都堆满了豆子,很多都快发霉了。 2023年,大豆还能卖13到15美元一蒲式耳,如今跌到9美元。种了几千英亩的农户,一年少赚几十万美元。有人撑不下去,只能卖掉农机、拖欠贷款,有的干脆把豆子搅碎倒地里。 政府倒也不是完全不管,农业部宣布要给农民发补贴,十年总额六百亿美元。但问题是,最早得2026年秋天才能拿到钱。 农民要吃饭、要还贷,哪等得了那么久?2019年特朗普发过一次230亿美元补贴,结果市场没救活,钱倒是全花出去了。现在看来,又要重蹈覆辙。 更讽刺的是,美国还打算拿出200亿美元去支持阿根廷农业,而阿根廷正是他们在大豆出口上的直接对手。 这让美国农民气得直骂“政府帮对手抢我们的生意”。 中国这几年没闲着,一边多元化进口,一边提高自给能力。2025年国内大豆预计能收2100万吨,还有4500万吨储备。再加上微生物发酵蛋白饲料的技术能替代三成豆粕需求,整体供应一点不慌。 进口渠道上也越来越多元:除了巴西、阿根廷,中国还从俄罗斯、乌克兰买玉米,从印度、巴基斯坦买棉花,水果、饲料类的也能从东南亚和南美拿货,供应链变得更稳、更分散。 这意味着,中国再也不怕被某个国家“卡脖子”。 以前美国总觉得,中国离不开他们的农产品。但现在事实摆在那儿:中国想买谁的都行,就是不想花冤枉钱去买你加税的货。合作得互利,不是被逼。 其实,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而是信任。中国企业不是没钱,是不愿冒险。 今天你加税,明天你封港,后天又说是国家安全问题——谁敢指望这样的供应商?有家上海的咨询公司就说得明白:中国企业宁愿多花钱从巴西买,也不想哪天被美国断供。 这几年,美国动不动就把经济问题政治化。农产品贸易成了外交筹码,一会儿拿来施压,一会儿又想拿去做交易。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让市场彻底失去了安全感。 现在美国国内也有清醒的人,一些农业州的议员已经在呼吁重新评估关税政策,但大选年没人敢在对华问题上“显软”。结果就是——嘴上喊着要合作,手上还在加税。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中国当然看得明白。 美国农民现在的困境,说到底是政策自伤。高关税挡住了中国市场,却救不了美国自己。 中国市场已经被南美、东南亚、俄罗斯牢牢接住,替代链形成后,就很难再换回来。美国政府想靠补贴“托底”,顶多是延缓阵痛,但改变不了市场趋势。 从市场逻辑讲,中国买不买,看的是价格、稳定性和态度。你要卖贵的,还动不动加税、搞政治,那这生意自然谈不下去。贸易本来讲究你情我愿,美国非要把它变成博弈工具,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
日媒道出了真相!日本表示,对于中国的反制,美国明显出现了误判!10月11日,日经
【174评论】【18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