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过30年还是有可能赶上印度的,不要太自卑!”1999年,余秋雨去印度旅游,印度前文化部部长在满是垃圾和尸体的恒河上,拍着他的肩膀如是说道……余秋雨只觉得麻木,胃里不断地翻搅,差点呕吐! 作为曾经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为了实现探访古文明之旅,余秋雨曾写下20多封辞职信后得到了自由身,并将中国走遍,又一路向西探访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文明古国。 不管是中国的敦煌、喀什,还是埃及、叙利亚、罗马等国家,他逐个探访。而印度的“恒河晨浴”却打破了余秋雨的对印度的美好印象,甚至一度让他吐了出来,这究竟是为何? 船桨一划,水像开了盖的泔水桶,泛着绿沫子,夹带半片人形白布——后来才看清,那是裹尸布。部长却一脸度假表情,双手合十念“Om”,顺手把茶杯里的剩水倒进河,动作潇洒得像给兰花浇水。余秋雨当时心里骂:老哥,这河里刚漂过一条死狗啊!可部长偏要加码,指着远处漂来的黑影说:“看,那是湿婆的恩赐。”黑影翻了个面,露出鼓胀的肚皮,是死牛。恩赐?余秋雨喉咙自动打结,一股酸水直冒,差点把前天的咖喱饺射出来。 部长拍他肩膀那两下,手感特别热情,却拍得他肩胛骨发凉。余秋雨后来写笔记:那巴掌像两枚图章,盖在“文明差异”四个大字上,红得晃眼。他想起出发前,国内朋友还羡慕:“你要去恒河看日出喽!”现在日出了,金光照水,照得垃圾也闪光,像给破烂镀了层神圣滤镜。河边洗澡的大叔,一边搓泥,一边舀水刷牙,刷完“扑”一声把白沫吐回河,转身又用手捧水喝,喉咙“咕咚”两下,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余秋雨看得目瞪口呆:这要是放在上海,疾控中心得拉警报。 更魔幻的是岸边烧尸。木柴堆成小山,火苗舔着裹尸布,家属哭两嗓子,转身就笑呵呵分饼干,好像刚办完喜事。灰烬随风飘,细灰落在余秋雨袖口,带着烤肉味,他甩又甩不掉。部长说:“烧完灰撒进恒河,灵魂就超脱了。”话没说完,一阵风把灰倒卷,扑了部长一脸,他眯眼吐渣,还坚持比赞。余秋雨彻底服气——这境界,清华教授也修不来。 船靠岸,赤脚小孩围上来伸手要卢比,指甲缝里黑泥能种水稻。余秋雨给了两张,小孩一哄而散,跑到不远处垃圾堆,继续翻找午餐。部长整理西装,边走边介绍:“印度经济年增6%,IT出口全球第二。”余秋雨听着,耳边却回荡刚才讨钱小孩的声音:“Sir,one rupee!”那中英文混搭,比任何数据都真实。他突然明白:所谓“30年赶上印度”,原来是一场黑色幽默——人家早就站在另一赛道,跑得风驰电掣,只是方向不同。 回国后,朋友请他分享“恒河震撼”,他憋半天,只说一句:“那条河像一面镜子,把‘发达’照得稀碎。”众人以为他悟道,其实他当晚就梦见自己漂在河面,四周垃圾环抱,想游却游不动,喉咙灌进一口水,醒来满嘴苦咸。自此,他再没主动提过印度。偶尔有人炫“灵魂想去恒河洗涤”,他就淡淡回:“先打十针疫苗,记得带胃复安。”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里写:文明像洋葱,一层层剥,总有一层让你流泪。只是他没说,剥到印度那层,眼泪里还混着胃酸。恒河教会他的,不是深奥哲理,而是最粗浅的常识——别把滤镜当真相,别把口号当归宿。落后与发达,有时只隔一层绿沫子,戳破了,才知自己在岸上还是水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国再过30年还是有可能赶上印度的,不要太自卑!”1999年,余秋雨去印度旅游,
可爱卡梅伦
2025-10-13 07:50:21
0
阅读: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