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生在国庆时,带男友回家。临走时,突然80岁爷爷叮嘱孙女婿说:“不准许有暴力啊,爷爷就这个要求啊!”孙女婿说:“不能,爷爷你放心。” 赵晓曼正拿着桃木面模压面团,牡丹花纹在面团上留下浅淡却清晰的印记,她忽然想起上个月重阳节回河南老家时。 爷爷拉着陈宇的手说的话:“以后晓曼就交给你了,我放心,这面模也正式传给你们了。” 面模表面的温润触感,和爷爷掌心的温度,在记忆里慢慢重叠。 陈宇此刻正帮着把蒸好的花馍端上桌,看到面模,他忍不住笑了。 第一次用这面模时,他把面团压得变了形,活像个“歪嘴石榴”,爷爷却拿着那个“四不像”花馍,乐了好半天,还说“慢慢来,我当年学的时候,比你还笨呢”。 那天中午的花馍虽然形状不规整,却是他吃过最香的一次,因为里面裹着一家人的笑声。 想起第一次去赵晓曼家,陈宇至今还有点紧张。 为了那次见面,他提前三周就开始准备:知道爷爷曾是村里的面点师傅,爱喝浓茶,特意托福建亲戚寄了特级大红袍。 可真到了村口,看到爷爷捧着红布包站在老椿树下,他还是攥紧了茶叶罐,手心出了汗。 赵晓曼后来从妈妈那知道,爷爷为了那次见面,比陈宇还紧张。 提前一周翻遍老箱子找面模,用细布擦了一遍又一遍,连缝隙里的灰尘都没放过。 包裹面模的红布,是奶奶当年的陪嫁,爷爷珍藏在衣柜最底下,平时都舍不得拿出来。 妈妈还说,爷爷那段时间总跟邻居念叨“晓曼要带对象回来”,连去集市挑面粉,都要琢磨“小伙子爱吃软的还是硬的”。 第一次跟爷爷去集市的场景,陈宇记得很清楚。 爷爷教他挑高筋粉,说“做花馍得用这种,蒸出来才蓬松”,他跟在后面拎竹篮,看到卖菜老人搬筐子吃力,主动上前搭把手。 后来邻居跟赵晓曼说,爷爷那天回来就夸“这小伙子心细,晓曼跟着他,我放心一半”。 其实陈宇没说,那天爷爷教他挑菜的样子,让他想起了自己过世的爷爷,心里暖烘烘的。 有天傍晚,陈宇看到爷爷在青石案板上打磨面模,刻刀慢慢划过桃木,碎屑落在案板上。 他凑过去帮忙,俩人一边磨木头一边聊天。 爷爷问他在广州工作累不累,以后打算在哪定居,陈宇说“已经申请调去广州周边,下个月就能动,以后能常回来学做面模”。 爷爷没说话,从口袋里掏出块薄荷糖塞给他——那是赵晓曼小时候最爱吃的,爷爷一直记着,连糖纸都没皱。 离别的那天早上,天还没亮,赵晓曼妈妈就起来包荠菜猪肉饺子,那是赵晓曼最爱吃的馅。 爷爷在一旁收拾东西,把自己磨的面粉、晒的干辣椒,还有用面模做的花馍,一一装进竹篮,塞进后备箱,嘴里念叨“南方买不到正宗的,想家了就蒸个花馍”。 陈宇坐进驾驶座正要发动,爷爷突然拄着拐杖过来敲车窗,眼神比任何时候都郑重:“小陈,以后跟晓曼过日子,不准许有暴力,不能动手打她,这是咱赵家的规矩。” 陈宇愣了一下,马上点头:“爷爷您放心,我疼晓曼还来不及呢。” 爷爷却没松口,又重复了一遍:“你可得记牢了,晓曼小时候摔破点皮都要哭半天,不能让她受委屈。” 车子开出很远,赵晓曼从后视镜看到爷爷还站在老椿树下,手里捧着红布包,眼角红红的,她的眼泪也忍不住掉了下来,陈宇赶紧递过纸巾,轻声说“以后常回来”。 现在每次吵架,陈宇都会主动提“别忘了爷爷的规矩”,俩人的气很快就消了。 赵晓曼跟闺蜜聊起这事,闺蜜说自己带男友回家时,姥爷把传家的铜火锅交给男友,说“对我闺女不好,就把火锅收回来”。 赵晓曼摸着手里的面模忽然明白,不管是面模还是火锅,都是长辈把最实在的牵挂,藏在了老物件里。 蒸好的花馍冒着热气,牡丹和石榴的花纹在热气里若隐若现。 赵晓曼拿起一个递给陈宇,说“尝尝,比上次你做的‘歪嘴石榴’好多了”。 陈宇咬了一口,甜味在嘴里散开,就像爷爷那天塞给他的薄荷糖,也像爷爷那句反复叮嘱的话,简单却暖到心里——有些牵挂,不用常说,藏在面模里,藏在时光里,只要想起,就满是温暖。 对此,有网友表示,看哭了!爷爷把传家面模交出去的时候,真的太戳心了! 那不是普通木头,是把孙女的一辈子都托付进去了,“不准暴力”这句叮嘱,比任何华丽承诺都实在,这才是长辈最真的疼啊! 还有网友认为,特别能懂陈宇第一次见爷爷的紧张!我当初带对象回家也这样,提前查习俗、备礼物,生怕出错。 但爷爷擦面模、藏红布的细节,又觉得特别暖,长辈的爱从来都在这些小事里。 也有网友表示,闺蜜那段太有共鸣了!我妈当年把姥姥传的银镯子给我对象,说“欺负我闺女就拿回来”,跟爷爷的面模一样,都是娘家人的底气,这种牵挂比啥都珍贵。 那么到最后,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河南,女生在国庆时,带男友回家。临走时,突然80岁爷爷叮嘱孙女婿说:“不准许有暴
语蓉聊武器
2025-10-12 20:49:16
0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