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暴跳如雷,觉得自己在中国这里打了败仗! 10月10日,他在社交平台

丁香空结雨中愁 2025-10-12 13:14:01

特朗普暴跳如雷,觉得自己在中国这里打了败仗! 10 月 10 日,他在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连发三条帖子,将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称作 "极其敌对的攻击",扬言要实施 "史上最严厉反制",文字间满是失控的愤怒。 这一切的导火索,是中国 10 月 9 日商务部发布的管制公告,而这不过是对美国假期小动作的直接回应。 事情的脉络清晰可辨。 10 月 7 日,美国 "对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 趁中国国庆假期,发布半导体制裁 "九项意见",加码技术封锁。 9 月 29 日至 30 日,美国商务部已连续两天将 29 家中国实体列入 "实体清单",还抛出 "50% 连坐规则" 扩大制裁范围。 特朗普显然以为这种假期施压能占得先机,却没料到中国的反制来得如此迅速且精准。 中国此次的稀土管制,藏着前所未有的强硬逻辑。 管制不仅涵盖中重稀土、加工设备,更首次采用 "长臂管辖" 规则:哪怕产品不在中国生产,只要含中国稀土材料或使用中国技术,出口都需许可。 举个例子,智利企业用中国技术提炼的稀土、韩国工厂用中国原料制成的芯片,想输往美国都得经中国批准。 全球 90% 的稀土分离加工产能、93% 的磁体生产都由中国掌控,这种规则等于掐住了全球高端制造的命脉。 特朗普的威胁很快暴露了底气不足。 他宣称要对中国商品大幅加税,可 4 月已将对华关税推至 84%,进一步加码空间本就有限。 美股用暴跌给出最真实的反应:10 月 10 日标普 500 指数重挫 2.7%,纳斯达克指数暴跌 3.6%,创下 4 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华尔街此前押注的缓和预期彻底破碎,资金疯狂涌入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 美国商界的不满早已暗流涌动。 半导体行业协会第一时间发声,警告稀土管制将重创美国芯片产业,ASML 的光刻机制造离不开中国稀土磁体。 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更急得跳脚,电动汽车电机的核心材料依赖中国供应,加税只会让本土车企雪上加霜。 多个行业协会已联名致信白宫,要求暂停任何新的对华限制措施。 中国的反制组合拳还在继续。 10 月 10 日,交通运输部同步宣布,10 月 14 日起对美国籍商船收取 "特别港务费"。 这完全是对等回应 —— 美国此前已宣布同日对中国船只加征港口费,中国只是以同样标准反制。 一稀土一港口,两种反制都精准踩在 "对等" 原则上,让美国找不到指责的借口。 特朗普的困境正在国内持续发酵。 路透社与益普索 9 月底民调显示,仅 41% 受访者认可其执政表现,54% 认为经济走在错误轨道上。 35% 的支持率来自经济治理评分,28% 认可其生活成本管控,两项数据均持续下滑。 密歇根州州长当面提醒他,关税会击垮当地汽车制造业,而这些摇摆州的选票正是其执政根基。 美国想摆脱稀土依赖,现实却很骨感。 特朗普嘴硬说有 "替代方案",但业内共识是重建完整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 10 年。 美国本土目前仅能实现开采环节,分离提纯等核心技术仍空白,短期内根本绕不开中国。 更关键的是,全球没有任何企业能完全脱离中国的稀土材料与技术,这就是管制的底气所在。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产业主导权的转移。 过去美国靠技术优势搞 "高端禁售",中国只能供应基础材料。 如今中国在中低端制造领域站稳脚跟,自然有底气限制材料流向,不再容忍 "造低端养高端反制自己" 的怪圈。 从芯片到电动汽车,美国高端产业的命脉已与中国供应链深度绑定,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非行政命令能割裂。 特朗普的政策逻辑正在自相矛盾。 他一边喊着 "制造业回流",一边加税推高企业成本;一边要遏制中国科技,一边又让本土产业承受断供风险。 所谓的 "反制措施",更像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徒劳之举。 中国的冷静与美国的焦躁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特朗普的威胁,中国外交部仅表示 "奉陪到底",行动上却精准拿捏分寸。 稀土管制符合国际规则,港口收费反制对等合法,每一步都站在道义与规则的制高点。 这种理性与定力,恰恰是应对乱局的关键。 特朗普或许还没明白,时代已经变了。 单边施压的老套路早已失效,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谁也无法靠封锁实现绝对安全。 10 月 10 日的市场暴跌已经给出答案:贸易战没有赢家,对抗只会两败俱伤。 若继续沉迷于极限施压,最终吞下苦果的,只会是美国自己的经济与民生。 现在的主动权,已悄然转移。 特朗普嘴上说月底谈判 "没必要",实则是骑虎难下的无奈。 中国用精准反制表明立场: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信源:特朗普大惊,差一点就信了-蓝鲸侃八卦

0 阅读:72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