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由五品升到二品,放眼整个大清,和他稍微接近的都找不出来。 清朝那两百多年,汉人想当大官,真是难,你看得清清楚楚,就算你是进士出身,家里三代都是读书人,没有旗人那个身份,想干到正二品,熬个二十年都算快的。 杜翰这个人,山东滨州人,没几个人熟悉,他从五品到二品,花的时间不到一年,别人都还在那儿慢慢熬资历,他已经坐着火箭往上飞了,也没见他干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直接就起飞了,家里有人,这杜翰的命就是不一样。 要说杜翰,就得先说他爹,杜受田,那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在咸丰心里,他老师的地位特别高,能排在他亲爹亲妈后面,这后台硬不硬,官场上很多时候比的不是你多有本事,比的是你爹是谁,杜翰小时候也不是什么神童,八岁才开始念书,三十八岁才考中进士,成绩也就那样,殿试表现也不亮眼。 照理说,他这种水平,最多就是在六部里找个角落待着,当个编修,或者外放当个知县,可杜翰这一路顺风顺水,庶吉士选上了,没过两年就派到湖北去做学政,别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杜翰全凭着他那个身份,咸丰最信赖的老师杜受田的儿子。 咸丰刚坐上龙椅那会儿,朝廷里头也不太平,老六还惦记着皇位,杜受田帮着咸丰把这事儿给摆平了,咸丰能当上皇帝,杜受田那是出了大力的,后来老师在去赈灾的路上病死了,咸丰心里难受,追赠太师大学士,让恭亲王亲自护送灵柩,金锹玉铲的,说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场葬礼本身就是个政治秀,咸丰就是要告诉所有人,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这份恩情,杜翰也跟着沾光了。 杜受田一死,咸丰就下了道旨,说杜翰守丧期满后,要加恩以庶子来任用,就这一句话,杜翰在官场上的直升机就启动了,一年多的时间,从一个七品检讨,直接跳到右庶子,正五品,紧接着,一个月里头连跳三级,当了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从六品、五品、四品、三品到二品,这升官跟飞似的。 别人当个侍郎要熬十年,他一年就到位了,还直接让他以侍郎的身份到军机处上班,那可是国家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一般都是皇帝最亲近的人,杜翰到底干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没有,全是皇帝“爱屋及乌”的结果。 咸丰三年到咸丰十年,这几年是杜翰官运最旺的时候,六部的侍郎他几乎轮着当了一遍,工部左侍郎、工部右侍郎、户部左侍郎,管钱法堂,吏部右侍郎、礼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军机处行走的头衔一直都挂着,不一定天天去,但这个身份就摆在那儿,咸丰十年,又赏了花翎,准他在紫禁城里骑马,这都是极高的荣誉,除了没升尚书,能给的好处都给他了,可惜皇帝死得早,后台一倒,他也升不上去了。 咸丰十一年,皇帝驾崩了,留了八个顾命大臣,杜翰也是其中一个,跟肃顺、端华他们是一伙的,后来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搞了个辛酉政变,肃顺被杀,剩下的顾命大臣不是被杀就是被贬,杜翰只是被革职了事,连流放都没有,他为啥能活下来,这还是政治,恭亲王当年跟咸丰争皇位,杜受田是帮着咸丰的,按理说梁子结得深,可政变之后,恭亲王反而帮杜翰求情,两宫太后也就同意了,留着他比杀了他更有用,政治这东西,算盘打得精。 杜翰的升官路,不是靠能力赢来的,纯粹是吃了身份的红利,晚清升得这么快的汉官,你找不出第二个,他靠的不是政绩,也不是什么声望,就是“忠臣之子”这四个字,咸丰感念他爹的恩情,就把这份情还到了他身上,给他升官一路开绿灯,速度是快,根基不稳,风暴一来,直接就被扫地出门了。 辛酉政变后他就彻底退出了官场,再也没回来过,升得有多快,掉得就有多快,清朝的政治,你的命运很多时候不看你做了什么,就看你背后站着谁。
一年内由五品升到二品,放眼整个大清,和他稍微接近的都找不出来。 清朝那两百多年
椰子说历史
2025-10-11 17:33:21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