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紧接着慈禧就封年仅3岁的溥仪当皇帝,随即死了,太监就拿出比脸都大的夜明珠含在她的嘴里,最后蒙上一块白布,一群法师跑进房间里吹鼓奏乐。 在紫禁城那深秋的寒风里,一位权倾天下的老太太正一步步走向终点。太监端来一碗热汤,勉强吊住她那口气,她急忙下旨封了个三岁娃娃当皇帝。珠光乍现,白布蒙面,法师的鼓乐声响起,这一切背后藏着多少王朝的秘密?是最后的把戏,还是历史的讽刺? 清朝末年那段乱局,慈禧太后绝对是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她从咸丰年间开始掌权,足足干了四十七年,把大清的江山搅得天翻地覆。光绪帝亲政后,她还是通过各种手段牢牢抓着朝政不放。那些年,列强欺上门来,国内农民起义闹得沸沸扬扬,她却总想着保住满洲贵族的位子。 戊戌那年,康有为他们搞变法,想让大清学学洋人的路子,她一听不乐意,调动军队进京,把光绪帝软禁起来,六君子血祭了事。这么一闹,改革派灰头土脸,朝廷上下更是一潭死水。义和团起来反洋人,她又下令镇压,八国联军直捣北京,紫禁城都成了他们的后花园。老百姓苦哈哈的,税赋重得喘不过气,她宫里吃喝玩乐花销大得吓人。每天饭桌上上百道菜,银器防毒,出行坐专列带一堆食材和人马,国库空了,百姓穷了,王朝的根基就这么一点点烂掉。 晚年慈禧身体每况愈下,她迷信些养生偏方,海龟汤成了家常便饭。本想补身子,谁知染上疟疾,折腾得够呛。御医开了各种药方,病情还是拖着不放。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在瀛台突然没了,年仅三十八岁。宫里乱成一锅粥,她表面上哀悼,实际忙着安排后事。 太监李莲英守在跟前,眼看她快不行了,赶紧让人端来一碗海龟汤。这汤据说能提神续命,她勉强喝下几口,吊住了最后一口气。喘匀了,她立刻召集大臣,下旨封醇亲王载沣的孙子溥仪为嗣皇帝。那孩子才三岁,还在府里玩泥巴呢,就这么被推上龙椅。遗诏拟好,溥仪继承大统,载沣摄政,这安排稳住了满洲贵族的血脉。旨意刚宣完,她就咽气了,年七十三岁。 李莲英没耽搁,从怀里掏出那颗大夜明珠,比脸还大,莹莹发光,直接塞进她嘴里。相传这珠子能保尸身不腐,她生前就这么嘱托的。宫女上前,用白布蒙上她的脸,殿里顿时安静下来。没多久,一群喇嘛法师进屋,敲锣打鼓,吹号诵经,烟雾缭绕。这套仪式是老规矩,超度亡灵,驱邪保平安。 这段事儿在史书上留了痕迹,虽有些细节是野史传闻,但大体靠谱。光绪死后一天,慈禧也走了,这时间点太巧,民间传闻不少,说是她下的手。但从史料看,光绪是肾病加重,她自己疟疾发作。溥仪上位后,清廷表面风平浪静,实际风雨飘摇。国库空虚,军队涣散,革命党人在南方闹腾,孙中山他们推翻帝制的火种早就点着了。 回过头看,慈禧的奢靡生活就是封建王朝的缩影。宫里银器堆山,菜肴百道,她一口三口就扔,浪费得让人心疼。她出行浩荡,专列车厢占四节,百姓却在挨饿。这不是个人毛病,是整个制度的烂摊子。
慈禧临死前一刻,太监看她马上不行了,赶紧给她喝了一碗海龟汤,吊着最后一口气,紧接
虎虎聊娱乐
2025-10-11 16:45:42
0
阅读:630
用户13xxx08
比脸大的夜明珠怎样才能塞进嘴里。
点尘 回复 10-11 21:41
就是和小编的脸那么大吧,和鹌鹑蛋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