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朝鲜大力支持了俄罗斯,结果俄罗斯和美国闭门谈起了能源合作和粮食出口。并且面对记者,无情的表示,这是俄美的事情,和朝鲜无关。 2022年,朝鲜迅速表态,支持莫斯科的“特别军事行动”,这更多是外交姿态:平壤在联合国投票中站在俄罗斯一边,反对谴责入侵的决议。 作为交换,俄罗斯提供技术援助,帮助朝鲜提升导弹和核技术水平,但随着战事胶着,朝鲜的支持升级为实质援助。 2023年底,情报显示,朝鲜开始大规模出口炮弹和火箭弹给俄罗斯,这些武器直接用于乌克兰前线。 联合国报告指出,朝鲜交付了数百万发炮弹,占俄罗斯弹药消耗的相当比例。 更惊人的是人力输出:从2024年秋季起,约1万至1.2万名朝鲜士兵被派往俄罗斯东部训练,随后部署到乌克兰战场,特别是库尔斯克地区,帮助俄军反击乌克兰的突袭。 到2025年4月,朝鲜官方首次确认这一行动,称士兵是为“正义而战”,这些部队纪律严明,但缺乏现代作战经验,在无人机和炮击密集的战场上伤亡惨重,南韩情报估算,已有4000多名朝鲜士兵阵亡或重伤。 长期受联合国制裁,它急需盟友打破孤立,俄罗斯的回报包括先进卫星技术、战机维护支持,甚至可能涉及核潜艇部件。 这些合作让平壤的军事现代化提速,同时在经济上,俄罗斯通过非法劳工渠道接收数万朝鲜工人,换取外汇和物资。 2024年6月,俄朝签署全面战略伙伴条约,承诺互助防御,这在东北亚制造了新张力。 朝鲜赌注俄罗斯能速胜乌克兰,借机重塑全球格局,却忽略了战争的持久性。 结果它成了俄罗斯的“一次性消耗品”,士兵在前线送命,武器源源不断输出,却换不来持久的战略平等。 2025年初,随着美国新政府的上台,俄美高层开始重启对话,起初是沙特阿拉伯的中介会晤,焦点是乌克兰停火,但很快扩展到经济领域。 3月,双方在黑海粮食出口上达成临时协议,允许俄罗斯通过土耳其港口增加谷物输出,以换取美国放松部分金融限制。 8月,路透社独家报道显示,乌克兰和平谈判的边缘,美俄官员探讨了多项能源交易,如美国购买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甚至重启对欧天然气管道的讨论。 这些进展,让全球能源市场松了口气:油价稳定在每桶70美元左右,天然气期货下跌15%。 粮食出口的合作,更是直击全球痛点,乌克兰作为“欧洲粮仓”,战前供应世界10%的谷物,但俄罗斯封锁黑海港口,导致2022年全球粮价飙升30%。 美国推动盟友放宽对俄农业出口的二级制裁,结果俄罗斯2024/25营销年小麦出口达1470万吨,市场份额升至47%。 这不只稳定了全球供应链,还让发展中国家避免了饥荒危机,埃及和土耳其的进口成本降了20%。 但对朝鲜而言,这意味着什么?它曾指望俄罗斯的粮食援助来缓解本国饥饿问题,现在莫斯科却优先与华盛顿交易,朝鲜的预期落空。 面对这一幕,俄罗斯的态度冷峻,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多次表示,这些谈判是“双边事务”,不涉及第三方。 2025年7月,拉夫罗夫访朝时虽重申感谢,但私下场合,美媒引述俄外交部官员称,朝鲜的角色“已完成阶段性任务”。 俄罗斯需要朝鲜的廉价武器和人力来维持前线,但当和平曙光出现时,它更青睐与美国的务实利益交换。 能源合作能带来数百亿美元投资,粮食出口则巩固俄罗斯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朝鲜的贡献虽关键,却被视为“战术性”而非“战略性”。 朝鲜的教训深刻:支持一方时,别忽略对手的弹性,俄罗斯的转向,不是背叛那么简单,而是生存本能。 平壤现在该反思,如何从“附庸”转为“玩家”,或许,通过中立外交或经济改革,寻找新出路。
就在刚刚拉夫罗夫表态,俄罗斯选择放弃,确实折腾不动了10月9日消息,俄罗
【16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