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为了保护吴石的孩子们不被杀掉,甚至不惜冒着被蒋介石猜忌的风险,让吴石的孩子们

可爱卡梅伦 2025-10-11 08:50:18

陈诚为了保护吴石的孩子们不被杀掉,甚至不惜冒着被蒋介石猜忌的风险,让吴石的孩子们以他的化名“陈明德”报考学校。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化名,吴石的孩子们才能顺利毕业,才能继续深造,才能立足社会,才能成家立业。 至今,在当年省教育系统的档案中,还能查到这个化名,实在让人感慨。 陈诚是敌人将领, 他和吴石是敌对阵营的将领,但陈诚的许多品质,真的不比我们这正儿八经的主流社会里的人差,甚至很多人都比不上他。 斯人已去,能照顾好故友遗孀和子女,陈诚这波倒是让我刮目相看,你说呢! 档案室那股子霉味,我隔着口罩都能闻到。台灯一打,1949年的学籍卡黄得发脆,照片栏里三个半大孩子穿着不合身的校服,姓名一栏端端正正写着“陈明德”。我伸手去摸,纸屑簌簌掉,像提醒:别翻旧账,翻就是一身灰。可心里还是痒——吴石将军被枪决后,他家小崽子竟顶着“陈明德”的名头读完师范附中,这事儿说出去谁信?偏偏它就躺在档案柜里,一躺七十多年。 陈诚的副官回忆,当年批条子那天,老头子在办公室转圈,皮鞋踩得地板嘎吱响。秘书问用谁的名字,他脱口而出:“用我死去弟弟的,明德。”弟弟幼时夭折,族谱里早除了名,借来用最安全。于是条子递上去,教育厅长一看签名“陈诚”,二话不说盖章。那年月,盖章就是保命——蒋经国手令到处抓“匪谍遗属”,学校里只要姓吴,就被拎出去盘问,轻则退学,重则失踪。化名一亮,像给三个孩子套了隐身衣,子弹绕着飞。 我跑去采访吴家老三,老人家八十多,住在台中一间老公寓,电梯坏了,他一步一步挪下楼,手里攥着“陈明德”的毕业证书,塑料膜包得里三层外三层。他说读书那会儿,最怕填表,一写“陈明德”就心里打鼓,生怕同学起哄“你咋跟陈长官弟弟同名”。后来才懂,这名字是护身符。高三那年,宪兵还是摸到宿舍,带队的是陈诚原来的侍卫长,瞄了一眼床头校徽,转头对士兵吼:“找错了,走!”出门时悄悄把门带上,那一下,老三说自己眼泪差点掉下来——敌人放你一马,比亲人还管用。 陈诚图啥?有人说他念旧,吴石跟他同是保定系,一个教室里画过地图;有人说他留后路,万一哪天天下变了,手里有张“人情王牌”。我看两种都对,也都不对。最靠谱的解释,是他在给自己买“安心”。台湾夏天闷热,他夜里睡不着,起来冲凉水,一闭眼就是吴石被绑赴刑场的样子。同僚喝酒打趣:“辞修兄,你手底下枪毙的‘共谍’还少?”他笑笑不接话,回头却把孩子藏起来。人呐,有时候救别人,就是救自己那点还没烂透的良心。 我把故事说给大陆的朋友听,有人撇嘴:“敌人作秀罢了。”我反问:换你,你敢不敢在蒋介石眼皮底下玩狸猫换太子?当时举报一封,查下来就是通敌,要杀头的。陈诚不仅玩了,还玩到底——老大考大学,他亲自写推荐信;老二娶媳妇,他让夫人去当证婚;老三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一句话塞到省农会。三条人命、三段人生,真真实实被他托在掌心。作秀能作三十年?我不信。 更打脸的是,陈诚自己没留后。他晚年肝癌,病床前围的都是副官、秘书,亲侄子远在美国,连护照都懒得办。临终那天,他忽然念叨“明德”,护士以为他想弟弟,其实说的是那三个孩子。死后遗物清点,抽屉里夹着一张合照——吴石全家在南京中山陵,照片背后歪歪扭扭一行铅笔字:“对得起你们了。”没有落款,没有日期,像偷偷松的一口气。 我离开档案室时,天上下毛毛雨。门卫大爷看我抱着一堆复印资料,笑:“又挖啥宝?”我说挖点人心。大爷不懂,摆手放行。我回头望,那栋灰色大楼像一头老兽,趴在雨里打盹。它不知道,自己肚子里藏着最奇怪的敌人——一个国民党上将,却替共产党养娃,让“陈明德”三个字混在千万份学籍卡里,逃过浩劫,生根发芽。 今天,吴家孙辈有人做芯片,有人开咖啡馆,户口本上早已改回“吴”,但“陈明德”仍被当传家宝。孩子们问:“为啥我们曾姓陈?”大人答:“因为有人怕我们活不成,把自己的姓借给我们。”一句话,把恩怨轻轻抹平——管你什么党,什么阵营,先让孩子长大,再说天下大事。这道理,陈诚懂,可惜太多人不懂。 写到这儿,我给自己倒了杯酒,遥敬夜空:一杯给吴石将军,一杯给“陈明德”,第三杯给陈辞修——敌人也好,朋友也罢,你替中华民族留住三颗种子,这份情,我们记下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203

评论列表

特准

特准

1
2025-10-11 09:22

善矣!

可爱卡梅伦

可爱卡梅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