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估计气炸了!   拆了俄罗斯的导弹,好家伙,里面全是美国、德国的零件。

周律鸣法 2025-10-10 17:48:42

泽连斯基估计气炸了!   拆了俄罗斯的导弹,好家伙,里面全是美国、德国的零件。   这波操作,直接把西方“双标”的脸打得啪啪响。    一枚“匕首”导弹,里面竟然有96个外国零部件。   这些西方国家一边喊着支持乌克兰,另一边他们企业生产的零件却跑到了俄罗斯武器里。那么这些零件是怎么溜进俄罗斯的呢?   原来俄罗斯搞了一套成熟的灰色渠道——先在中东、中亚等地区找中间商,把军用零件伪装成“洗衣机控制器”或“工业温度计”之类的民用产品,贴上新标签,转几个弯就能顺利进入俄罗斯。   举个例子,哈萨克斯坦2025年上半年对俄罗斯的电子元件出口猛增320%,可同期该国洗衣机销量只涨了12%。这明显不正常,说明这些零件根本不是用来造洗衣机的。   还有更绝的,俄罗斯甚至从eBay等网站以“无线电爱好者”名义零散购买陀螺仪等小型零件,每个包裹价值控制在500美元以下,轻松躲过海关检查。   西方公司对此心知肚明,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德州仪器辩解说芯片是卖给迪拜分销商的,后续流向不知情;博世声称产品是给土耳其轮椅厂的;英特尔则说自家芯片是商业设计,至于最终用在导弹还是无人机上,不关他们的事。   这种“卖断即免责”的态度,说白了就是只管赚钱不管后果。   这件事最让人气愤的是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他们嘴上喊着支持乌克兰,私下却放任企业跟俄罗斯做买卖。   英国一边花2.52亿美元为乌克兰采购无人机,另一边英国公司的微处理器却在俄罗斯无人机里控制飞行轨迹。   德国博世公司更离谱,既是德国对乌克兰援助的主要赞助商,它生产的数字处理器又出现在俄罗斯导弹里。   这就好比一边给受害者递绷带,一边又给凶手送子弹,简直让人无法理解。   西方一直标榜“言论自由”,可俄乌冲突一爆发,脸书、推特等平台就全面封杀俄罗斯媒体和网民声音。他们鼓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肆意冻结扣押俄罗斯人的资产。   他们宣扬“体育无国界”,却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他们强调“艺术无国界”,却取消柴可夫斯基作品演出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课程。这种赤裸裸的双标,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为什么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会漏洞百出?答案就藏在利益两个字里。   美国军火商靠着战争发了大财——2023年美国军火出口增长了近50%,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公司的股价在2025年上半年上涨超过15%。   对它们来说,战争是门好生意:一边向乌克兰卖武器,一边通过灰色渠道向俄罗斯供应零件,两头赚钱,稳赚不赔。   欧盟内部也各怀心思。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不愿彻底撕破脸。德国虽然嘴上说调查,却担心自己的高精制造业受影响。   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让俄罗斯找到了绕过制裁的空间。   结果就是,尽管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18轮制裁,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匕首”导弹产量反而增长了110%,导弹命中率提高到78%。   西方零部件帮俄罗斯保持了接近战前水平的武器生产能力,让本可结束的战争持续陷入僵局。   泽连斯基透露,2024年美国批准的对乌援助,实际到位的只有10%。而同期俄罗斯通过灰色渠道获得的西方零部件价值超过20亿美元。   相当于乌克兰每得到1亿美元援助,俄罗斯就能通过西方供应链获得等量的战斗力。这种微妙的“平衡”,恰恰让战争拖得更久,而军火商则赚得更多。   乌克兰现在才猛醒过来,大力发展自己的军工产业,2025年预计产值达到战前的35倍。   但问题是,这个醒悟是不是来得太晚了?三年战争已经让乌克兰千疮百孔,最关键的时间窗口可能已经错过。   这场战争揭开了全球化时代残酷的一面——供应链没有立场,利益才是永恒。但作为有血有肉的人,我们不能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西方国家的双标操作不仅寒了乌克兰人的心,也让世界看清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本质。   参考资料:泽连斯基“乱咬”:俄罗斯武器含美中英德日韩零部件 呼吁扩大制裁——中华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