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街头,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撕碎了三个家庭的平静。去年深秋的傍晚,20岁的廖某某载着女友行驶在限速40公里的昌江大道上,两人因琐事激烈争吵后,他猛踩油门将车速飙至129公里——这相当于在居民区开出了赛车场的速度。当这对年轻夫妻抱着未满周岁的孩子准备过马路时,失控的白色轿车如利刃般刺来,夫妻俩本能地将孩子护在中间,却在0.1秒内被撞飞数十米,婴儿的哭声戛然而止。 这起案件最刺痛人心的,是肇事者事后表现出的冷漠。行车记录仪拍下他撞人后淡定点烟的画面,其父甚至在事发初期称这是“天灾”,直到舆论发酵才改口。受害者家属胡女士的控诉更让人心碎:她和老伴本在等儿子一家来吃周岁饭,等来的却是三十通未接来电后的死亡通知。如今两位老人靠安眠药入睡,儿子书房的电脑里存着全家最后的合影,孙子生前穿的虎头鞋还摆在婴儿床头。 法律的天平正在剧烈摇摆。公诉机关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廖某某,这个罪名与“交通肇事罪”的本质区别在于主观恶意——前者是明知危险仍放任,后者是疏忽过失。当廖某某在闹市区将油门踩到底时,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把方向盘变成凶器?北京律师庞九林指出,若认定其存在报复社会或追求刺激的主观故意,最高可判死刑。这让人想起2018年大连宝马撞人案,司机因投资失败报复社会,最终被执行死刑。 但廖某某父亲提出的“80万赔偿+养老赎罪”方案,暴露出某些人对生命的轻慢。胡女士的哭诉振聋发聩:“他撞死我全家三代人,80万能买回我孙子的第一声‘奶奶’吗?”这种用金钱衡量生命的逻辑,本质上是对受害者尊严的二次践踏。更讽刺的是,某律师曾在直播间断言“最多判7年”,引发网友集体声讨——当法律咨询变成流量生意,谁还在乎三个消逝的生命? 这起案件给社会的警示远超个案本身。我们在谴责肇事者的同时,更该反思:为何年轻人总把情绪宣泄在方向盘上?如何避免“路怒症”演变成公共灾难?当城市道路变成情绪垃圾场,每个人都是潜在受害者。 此刻,胡女士正抱着孙子的小棉袄等待宣判,她说要让孩子知道“奶奶从未放弃讨回公道”。如果你是法官,会如何量刑?是选择用重刑震慑潜在危险,还是相信“意外论”的辩解?这场关于生命价值的讨论,需要每个人给出答案。 (案例来源:北京时间)
江西景德镇街头,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撕碎了三个家庭的平静。去年深秋的傍晚,20岁
夏日朗晴
2025-10-10 09:38:28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