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的梁先生最近遇上件窝心事:他通过快递寄出的107万元加油卡,在运输途中不翼而

夏日朗晴 2025-10-04 19:03:47

扬州的梁先生最近遇上件窝心事:他通过快递寄出的107万元加油卡,在运输途中不翼而飞,更离谱的是,快递公司只肯赔2500元。这钱连保价费的零头都够不上,气得他直接把快递公司告上了法庭。 事情得从今年4月说起。梁先生是做加油卡生意的,有个自称4S店“大客户”的人找他订货。前几次交易挺顺利,货款两清,可到了第5批货,对方突然说“公司拨款慢”,求着梁先生先发货后付款。梁先生想着都是老客户了,就答应下来,还特意选了顺丰,每个包裹都保价5万,加了“等通知派件”“密码验证”这些安全服务,甚至加了派件快递员的微信,反复叮嘱“这是高价值油卡,必须等我命令再派送”。 结果呢?包裹一到北京站点,快递员直接绕过安全流程,把卡交给了“客户”。这俩人火速把油卡低价抛售,钱到手后还分期转给梁先生,假装在正常交易。等梁先生发现不对劲召回包裹时,里面只剩空文件夹。更绝的是,他后来在二手平台看到自己的油卡在卖,卖家留的手机号,和派件快递员的一模一样! 梁先生立马报警,警方6月就以诈骗立案了,涉事快递员也被停职。可找快递公司要说法时,对方的态度让他更火大:站点没主动道歉,理赔员直接甩来方案,说每个包裹赔500元,5个包裹总共2500元。要知道梁先生光保价费就花了不少,这赔偿连零头都不够。快递公司还推脱说这是梁先生和客户的经济纠纷,他们只负责“追讨”。 这事儿搁谁身上能不气?保价服务本该是消费者的“保险锁”,结果成了企业的“免责牌”。快递公司拿内部规定当挡箭牌,说快递员是“个人行为”,可律师都说了,快递员是职务行为,责任得公司担着。更别提这快递员还勾结外人盗窃,明显是管理漏洞,企业哪能甩锅? 其实类似的事儿不少。之前有消费者寄两万块加油卡丢了,快递公司也只肯赔一千,理由是“未保价”。可保价了又怎样?梁先生保价5万,不还是只赔2500?说白了,快递行业的保价规则太模糊,定损不公、举证困难,消费者根本斗不过企业。 监管得亮剑了!对“监守自盗”这种重大过失,就该排除赔偿限额,让企业为管理漏洞买单。不然,保价服务永远是形式,消费者权益永远得不到保障。 现在梁先生已经起诉了快递公司,法院也受理了。咱们就等着看结果吧。你觉得快递公司该赔多少钱?保价服务是不是该改改了?评论区聊聊,别让这事儿就这么过去! (案例来源:北京时间)

0 阅读:0
夏日朗晴

夏日朗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