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中国的钱,还不起了?耗资 73 亿美元的雅万高铁,让印尼左右为难。 10月8日,印尼投资部长罗桑证实,他们已经与中国就重组印尼高铁公司的债务展开讨论。 印尼这阵子算是被雅万高铁的债务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10 月 8 号印尼投资部长罗桑亲口证实,已经在和中国谈重组印尼高铁公司的债务了。 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犯嘀咕:耗资 73 亿美元的项目,难道印尼真的欠中国的钱还不起了?这事儿得掰开揉碎了说,不是一句还不起就能概括的。 雅万高铁的钱到底是怎么凑的,债务又是怎么来的。这项目不是中国单方面借钱给印尼政府搞的,而是中印尼合资的生意,走的是企业对企业的 B2B 模式。 总共 73 亿美元的投资里,75% 是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剩下 25% 是股东权益,其中印尼国有企业联合体占了 60%,中方企业占 40%。 这钱不是印尼政府直接跟中国借的国债,而是合资的印尼中国高速铁路公司欠的商业贷款,风险和收益都是两国企业共担的,跟所谓的政府债务陷阱根本不搭边。 那好好的项目怎么就沦落到要重组债务了?核心还是短期收益没跟上支出。雅万高铁 2023 年 10 月才开通,到 2025 年 6 月累计发送旅客刚超 1000 万人次,单日最高能到 2.5 万人,单列上座率甚至能飙到 99.64%,看得出来印尼人是真喜欢坐。 但客流量不错不代表能赚钱,KCIC 的财务负责人早就坦言 “不赚钱”,因为建设成本比预想的高太多。疫情期间集装箱运费从几千人民币涨到上万美金,工人隔离住宿额外花了 3000 多万,加上征地拆迁难度大,每公里成本比中国国内高铁高出不少。 车站配套没跟上,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铁站都离市中心远,衔接的公路和轻轨没及时建好,好多人想坐都不方便,客流量没能达到最初预计的日均 6.1 万,加上首都搬迁可能带走 150 万公务员,盈亏平衡点直接从 26 年拖到了 40 年。 收入跟不上,贷款利息和运营成本却得按时付,债务压力自然就来了。 再看印尼这阵子的经济状况,确实有点捉襟见肘。 2025 年 3 月印尼盾对美元汇率跌到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是因为政府开支太大,预算赤字快摸到 GDP 3% 的法定上限了,加上美国还在一旁威胁加关税,投资者都慌了。 虽然 4 月份外汇储备还有 1525 亿美元,能覆盖 6.4 个月的进口,远超国际安全线,8 月份央行还第四次降息刺激经济,二季度 GDP 增速也回到 5.12%,但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多。 就在 9 月份,印尼刚批准贷款 4.5 亿美元买意大利退役航母,还要再花 5.5 亿美元买直升机和车辆,手头的现金得掰成几份用,面对雅万高铁短期的资金缺口,自然得想办法周转。 不过要是说印尼彻底还不起这笔钱,那也太绝对了。先不说雅万高铁本身的长期价值,开通头几年就给雅加达和西爪哇贡献了近 60 亿美元 GDP,每年还能省 2 亿美元燃料成本,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债务重组本来就是商业合作里的常规操作,不是说真到了破产的地步。负责项目的中方高管早就说过,任何大型基建项目都得借钱,有债务不代表就是债务危机,这项目特许经营期长达 80 年,本来就不是靠短期回本的买卖。 现在跟中国谈重组,大概率是想调整还款期限或者利率,缓解短期现金流压力,毕竟印尼现在的经济状况确实需要腾挪空间,不是真的赖账。 从中国这边的态度看,也没把事情往僵里逼。项目从一开始就是两国企业共担风险,中方不仅没催着要钱,还一直在帮着优化运营,根据斋月这些节假日加开列车,把每日班次从 14 列提到 62 列,座位数翻了好几倍。 这种合作模式本来就是奔着长期去的,不会因为短期的债务周转问题就闹崩。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合作的标杆,真要是出了还不起钱的幺蛾子,对两国后续的合作影响太大,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印尼跟中国谈债务重组,更像是家里暂时周转不开找合伙人商量缓缓,不是真的砸锅卖铁也还不起。 雅万高铁的底子是好的,客流量越来越旺,长期来看肯定能赚钱,只是现在碰上印尼经济的小低谷,又有其他开支分流资金,才需要在债务上做些调整。 等后续车站配套跟上,首都搬迁的影响消化完,加上印尼经济慢慢回暖,这笔钱大概率还是能还清的,没必要把事情想得太悲观。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说,就算今年中国在大豆贸易上赢了一回合,也伤不了美国的根本,大不
【12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