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临终前,向聂元帅提出要求:“请给我的离婚妻子拨一笔钱——我的前妻,我亲爱的弗朗西斯,我弥留之际最放不下的人,希望我死后,政府能给她拨一笔钱,用作她的生活费,“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的冬天异常寒冷,晋察冀边区的夜晚更让人难以安睡,白求恩带着未尽的使命病倒,身边的人在忙碌和忧虑中度过一夜又一夜,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白求恩却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请求,他希望中国方面设法给远在加拿大的前妻弗朗西斯寄去一笔生活费,这份嘱托让许多同事意外,不少人一度以为他已彻底放下过往感情。 牧师父亲让他从小耳濡目染“助人为乐”的理念,青少年时家庭辗转各地,白求恩见识到乡村医疗的艰难,从此认定行医生涯为己任,医学之路并不平坦,白求恩毕业后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军医出征欧洲,前线生活让他迅速成长。 战后,白求恩并未停下学习的脚步,他到伦敦深造,专攻胸外科,走进了医院、走进了实验室,正式在欧洲学习期间,白求恩遇见弗朗西斯,弗朗西斯出生在苏格兰,家庭优渥,性格坚定,两人很快确立感情,并于1923年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弗朗西斯不仅是贤内助,还常陪同白求恩参观医院、学习前沿医学知识。 婚姻初期,白求恩与弗朗西斯共同打理在底特律开的诊所,弗朗西斯一直支持白求恩的事业,甚至用自己的遗产作为两人旅行、学术的资金来源,理想的光芒虽让家庭生活充实,但随时间推移,白求恩逐渐变得专注于工作,难以顾及家庭,1926年,白求恩感染肺结核,弗朗西斯守护在病榻旁,为丈夫的康复付出很多,尽管如此,婚姻还是出现了裂痕,两人在1927年结束了第一次婚姻。 疗养康复之后,白求恩的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他成为胸外科专家,科研与临床并重,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白求恩的理想更为激进,甚至投身政治运动,弗朗西斯并未与白求恩彻底断开关系,1929年两人复婚,然而,现实依旧残酷,白求恩忙于手术、研究、政治演讲,而弗朗西斯期盼安定平静的生活,1933年,两人再度分手,这次成为永别。 从那以后,白求恩将全部精力投入理想,看到贫苦大众难以看病,他彻底转向左翼思想,1936年,白求恩前往西班牙,参与国际医疗队,发明了流动输血法,西班牙战事结束后,白求恩在加拿大宣传反法西斯,1938年初,白求恩带领医疗队来到中国,支援抗战,一路辗转来到晋察冀边区,白求恩面临的医疗条件极其艰苦,伤员、手术台、简陋器械成为日常。 白求恩带来的不仅是医学知识,还有全新的医疗理念,他建立野战医院,培训本地医护人员,完善流动手术模式,物资匮乏时,他亲自改造手术器械,将有限资源最大化,短短一年多,白求恩带领医疗队跋涉数千公里,为成百上千伤员做手术,每一场战役结束后,白求恩总是第一时间投入救治,他不断总结经验,推动晋察冀地区医疗水平跃升。 白求恩的工作时间极长,饮食简陋,休息时间被压缩到极致,有人记得白求恩在临时医院通宵达旦手术,只为让伤员及时康复,即使如此,白求恩内心深处始终藏着对弗朗西斯的歉疚,弗朗西斯卖掉订婚戒指,供他购买医学器材,这些细节,白求恩铭记在心,两次离婚,让白求恩明白弗朗西斯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性。 1939年10月,白求恩为战士手术时手指不慎被划伤,感染迅速恶化,败血症带来的高烧和疼痛逐渐摧毁白求恩的身体,临终前,他将遗物和专业安排交代给同事,最后写下请求,希望中国方面拨款补偿弗朗西斯,这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份愧疚的告白和迟来的责任感。 边区条件十分艰难,战时资源紧缺,许多医护人员自己都食不果腹,白求恩的请求交给聂荣臻后,曾多次讨论,但因通讯不畅、资源短缺,始终未能及时送达弗朗西斯,战后,白求恩在中国成为国际主义精神的象征,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而他留给弗朗西斯的那份关切,被当做真实人性的注脚。 弗朗西斯离婚后生活低调,她继续护理工作,没有公开谈论与白求恩的往事,白求恩留给她的遗憾与思念,只能通过那封未能及时送达的信和迟到的生活费传达,弗朗西斯在加拿大平静度日,最终在晚年去世,这段感情的终点,静默无声,却在时光流转中留下印记。 白求恩一生无儿无女,个人财产极少,他全部心力投入医学与社会事业,功勋卓著,他没有遗产,只在临终时给弗朗西斯留下一个请求,这一请求见证白求恩并非无坚不摧,内心的柔软和遗憾从未远离。 信息来源:白求恩纪念馆官方网站(真实记录生平事迹与重要遗物)
苏联为什么没斗过美国?说到底,苏联不是单纯败给了美国,实际上,苏联的失败,很大
【2评论】【11点赞】
我心即我佛
伟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