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表示,大陆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把台湾说成是中国一部分,这样“吞并”台湾“主权”,是“境外敌对势力”。在两岸关系不断紧张的情况下,这位台湾领导人突然发表这样的言论,把对岸称为“境外敌对势力”,还称对方想要吞并台湾的主权,这到底是出于政治手段,还是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一道鸿沟正在台海之间悄然撕裂,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比任何物理距离都更真实。这道鸿沟,存在于政治家的宏大言辞和普通人饭碗的现实之间。 当赖清德将对岸定义为试图“吞并主权”的“境外敌对势力”时,当美国用一套精心设计的“战略模糊”来回应这一切时,这些听起来遥远的政治概念,正在悄悄地变成压在普通人身上的账单。 政治地位的争论,从来不是纸上谈兵。赖清德当局那套“中华民国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说法,很快就在经济上掀起了波澜。 这种把生意伙伴定义成“敌人”的做法,无异于亲手砍向两岸早已紧密相连的经济血脉。 那些满怀希望去大陆闯荡的台湾年轻人,突然发现政策收紧了,贸易环境不稳了,手里的订单就这么飞了。街边卖电子产品的小老板们,也感受到了这股寒意。 最惨的还是那些靠天吃饭的农渔民。曾几何时,把水产品卖到对岸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主要来源,收入相当可观。 可现在,客户一个个取消订单,多年的老主顾也因为政策变动,只能无奈地一拍两散。 渔民们只能降价甩卖,甚至开始盘算着是不是该转行了。 在这场关于“主权”的口水仗里,普通人的生计,成了第一个祭品。 而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对抗背后,总有美国的影子。 华盛顿玩得一手好牌,嘴上说着基于“与台湾关系法”的“一中政策”,但就是不肯把“反对台独”四个字说死。 大陆曾希望特朗普政府能明确立场,但美方认为,这种模糊恰恰是“威慑”的关键。 这种模糊就像一种催化剂。在台北看来,这简直就是默许和鼓励,让他们更有底气去叫嚣所谓的“两国论”。 但这种不确定性,也给整个地区的经济蒙上了巨大的阴影,让那些依赖稳定环境的企业和个人手足无措。 美国把台湾当成一个棋子,用来牵制对手,又想避免自己真的卷进去。 这种“双重威慑”的算盘打得精明,一边通过佩洛西窜台这样的动作打擦边球,一边又限制台湾高官访问华盛顿。 可他们点起的这把火,最终烧到的,还是那些在流水线上、渔船上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 当政治精英们嘴里念叨着“双重威慑”、“对等存在”这些词儿的时候,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却没人搭理。 工厂里担心丢工作的工人,地里愁着收成的农民,他们哪有心思去琢磨这些复杂的国际关系,他们只想安安稳稳地养家糊口。 台湾政坛上吵来吵去,互相指责,就是没人真正弯下腰,看看底层民众到底在愁什么。 这暴露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宏大的政治棋局里,老百姓的饭碗,常常被遗忘。 口号喊得再响,也填不饱肚子。如果连最基本的生计都保障不了,再漂亮的政治承诺,听起来都像个笑话。 真正的挑战,不是在嘴上赢了谁,而是怎么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活得更踏实,更有盼头。 信源:中国新闻网——《赖清德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统治台湾”,国台办驳斥》
吕秀莲,活明白了?从大陆与台湾对高市早苗迥然不同的态度,可以看出台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