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一定会成为下一个乌克兰? 一直以来,总有不少人会提出疑问:越南会不会成为 “下一个乌克兰” 呢?这想法可能有点简单了。 乌克兰那是顶在俄罗斯和北约对抗的最前线,而越南呢,它在中美之间更像个棋子,而不是战场。 它的真正难题,是自己跟自己较劲:经济上离不开北方邻居,但在南海主权上又一步不能退。这就好比一个“紧箍咒”,逼着越南必须走好自己的钢丝。 中越关系里,经济绝对是压舱石。到了 2023 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接近两千亿美元,这样的数字绝非可有可无的小数目。 越南的工厂能转起来,很大程度上就靠着中国运来的原材料、零件和机器。更别提什么“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铁路基建合作了。 这种深度捆绑,让双方谁想翻脸都得先掂量掂量,尤其是越南,真要闹掰,经济损失自己扛不住。 可问题是,这艘经济大船,一直都漂在南海这片“暗礁区”。那片海下面有石油有天然气,航道也重要,菲律宾、马来西亚也都盯着。 越南在自己占的岛礁上搞建设,中国的军事存在感也越来越强,双方谁也不肯让步。这种局面搞得越南老百姓心态也挺矛盾的,一边在网上抱怨,一边又得靠着邻居吃饭。 所以你看,越南的外交就玩得特别溜,被人叫做“竹式外交”。官方说法是“三不政策”,不结盟、不让外国驻军、不联手一方对抗另一方。 说白了,就是像竹子一样,根扎得稳(国家利益),杆子却很柔韧,能在中美之间来回摇摆,谁也不得罪死,把自己的好处捞到最大。 美国人当然想拉拢它,又是给飞机,又是想卖更多武器,越南也乐得借这个力来平衡一下。但在区域里,它又靠着东盟这个大家庭当缓冲,万一有啥摩擦,有兄弟国家出来打个圆场。 就连对俄乌冲突,越南的表态也是呼吁和平对话,努力在全球刷一个中立、独立的人设。 除了这些外交上的操作,还有几个硬邦邦的现实,像“减震器”一样,让两国打不起来。 最直接的一点,军事实力差太远了。中国的军队规模和装备水平摆在那,越南海军还是一堆小船,空军主力战机也旧了。这种压倒性差距,本身就是个“冷静剂”,让谁想动手都得犯怵。 再来,两国民间和文化上的联系,那才叫剪不断理还乱。回望历史,这片土地受中华文化浸润已有两千年之久,就连欢度节庆、日常饮食的方式,都能看出几分相似的影子。 虽然1979年打过一仗,但1991年关系就正常化了。现在中国游客去越南玩,年轻人互相追捧流行文化,这种复杂的纽带,跟乌克兰那种文化上的割裂完全是两码事。 最后,两国之间其实有不少管事的“安全阀”。比如双方银行系统都打通了,可以扫码支付;海军会搞联合巡逻;高层也经常见面,甚至还提出了要搞“命运共同体”。 这些机制平时不起眼,真到紧张的时候,就是防止误判、给局势降温的渠道。 所以说,越南的剧本,不是乌克兰式的悲剧预演,而是一场高难度的平衡秀。它的命运,关键看自己怎么把经济和主权这两件事给捋顺了。 未来,南海上的小摩擦估计少不了,但这更像是越南这个“紧箍咒”戴久了的常态化阵痛,离全面开战还远着呢。 参考资料: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和越南的关系与合作?.--世界知识杂志
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看到一个视频:印度北邦一清真寺阿訇,因为没有按照印度教
【31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