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局大变,俄军重磅利好,距离打赢第二场歼灭战一步之遥,怪不得美西方全都都急啦! 尽管最近俄乌冲突战场上的消息比较少,给人的感觉很平静,但实际上进行的战斗十分激烈。俄军与乌克兰之间除了互相进行无人机攻击之外,更多的是在战场一线争夺。 俄罗斯国防部披露的最新消息显示,俄军再次赢得重大利好,他们在库皮扬斯克战场,奥斯基尔河东面完成了对乌克兰3个旅的3面包围,剩余的一面就是奥斯基尔河。 要理解这场包围战的严重性,首先得看清库皮扬斯克的战场格局。俄军经过数月猛攻,目前已控制城区60%以上区域,乌军被迫向西部收缩防线。 这次被围的乌军第10军团所属3个旅,都是经历过多次恶战的主力部队,如今却陷入"进无路、退无桥"的绝境。 奥斯基尔河虽不算宽,但乌军缺乏架桥设备和渡河船只,俄军又牢牢掌控着河对岸的制高点,任何渡河尝试都将暴露在炮火覆盖之下。 更要命的是,俄军已切断乌军所有地面补给线,城内残存的弹药和物资仅够维持数日,而西方援助的装备因运输线路被阻断,根本送不到包围圈里。 俄军能达成这样的包围态势,靠的是情报精准性与火力优势的完美结合。 就在10月初,俄情报部门获悉乌军指挥部已搬迁至库皮扬斯克第一学校,正筹划秘密会议。俄空天军随即出动苏-34战斗轰炸机,使用ODAB-1500航空温压弹实施精准打击。 这种重达1.5吨的炸弹爆炸后产生的气溶胶云,不仅摧毁了目标建筑,还封锁了所有逃生通道,俄媒称此次袭击造成约90名乌军军官和征兵办人员死亡。 虽然乌方宣称仅两人受伤,但现场视频显示,两层教学楼被完全炸毁,周边九层公寓楼也受损严重,足以证明打击的毁灭性效果。这种"斩首行动"直接瘫痪了乌军的指挥体系,为后续包围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场数据更能说明乌军的困境。俄罗斯国防部战报显示,仅10月7日和8日两天,俄军就在库皮扬斯克地区分别消灭410名和425名乌军,摧毁数十辆战车、火炮以及两个野战弹药库。 而在整个9月的战斗中,俄军已累计消灭乌军1800多人,控制城内5667栋建筑。 反观乌军,由于炮弹补给严重不足,日均消耗量从冲突高峰期的1.2万发骤降至3000发,连基本的火力压制都难以维持。 美国国会对乌克兰援助法案陷入僵局,欧盟承诺的500亿欧元援助仅落实不到40%,这种后勤与外援的双重断档,让被围乌军几乎失去了突围的可能。 俄军的持续施压背后,是其军工产能的爆发式增长。尽管面临西方制裁,俄罗斯2025年军工生产总值仍同比增长23%,导弹产量较冲突初期提升近三倍。 乌拉尔机车车辆厂已将坦克产能提升至冲突前的五倍,战术无人机产量更是增长了十倍,这为70万前线大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装备支持。 最新列装的第四批苏-34战斗轰炸机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可携带高精度导弹对乌军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而"榛树"防空导弹系统则有效遏制了乌军无人机的袭扰。这种装备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优势,让俄军在战场上进退自如。 对于普京而言,库皮扬斯克的胜利具有特殊意义。他在10月8日与军方的会议上强调,特别军事行动的所有目标必须无条件实现。拿下库皮扬斯克,不仅能切断乌军在哈尔科夫州的南北联系,还能为冬季攻势打开突破口。 历史经验表明,冬季作战历来对俄军有利,2022年冬季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就曾扭转战局。如今俄军占据主动权,又有充足的防寒装备和后勤储备,完全有能力在冬季扩大战果。 而乌军虽提前储备了防寒物资,但缺乏制空权和重武器支援,面对俄军的多路进攻,很难组织有效防御。 当然,俄军也面临不小挑战。维持70万兵力的前线补给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目前军费开支已占俄罗斯GDP的5.2%,工业产能向军事领域集中还导致民用消费品短缺。 国际社会的压力也在增大,匈牙利明确反对进一步军援乌克兰,德国提出"冻结冲突"的和平倡议,这些地缘政治因素可能影响战局走向。 但就当前库皮扬斯克战场而言,俄军已占据绝对优势,距离打响歼灭战仅一步之遥。 这场包围战的结果,不仅将改变东部战线的力量对比,更可能成为整个冲突的分水岭,让普京"实现所有目标"的表态逐渐变为现实。
俄乌战局大变,俄军重磅利好,距离打赢第二场歼灭战一步之遥,怪不得美西方全都都急啦
天天纪闻
2025-10-09 10:48: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