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研员,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概念始终不满。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任务群”概念。那么什么是“学习任务群”?专家一遍又一遍的解读。 语文课程围绕三大学习领域,设置了六大学习任务群。 然而我发现好多一线教师对这个任务群还是一知半解。 任务就是任务,何必要带个“群”。据说这是依据高中版本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在培训中我问老师啥叫任务群,他们都支支吾吾的说不清楚。 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很明确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内容与要求,老师们比较容易理解。 可是,现在非得绕着表述,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所谓“群”,那就不是单一的学习事件,一定是联系一串的学习事件。这一串,就把老师们“串”懵了。 后来我跟老师们解释,比方说,学一个生字。你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理解,会用,还要关注识字的方法,习惯,态度,心理,情境等。把这些事情放在一起,就是“任务群”。 其实我这么说,老师们还是认为,过去怎么教的,现在还是那么个教法,啥群不群的。 如,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让老师去区分这个几个群,从概念上一线老师很难分清楚。再说把这个分那么清楚有啥用呢?对于老师来说,教材有啥就教啥。非得让老师整清楚,你教的是这个“群”,不是那个“群”。 要求你教的课程一定是“群”。这些抽象的理论是专家事情。把这个事说简单不可以吗? 就说目标任务与要求。如果这多直白表述,大家都懂。偏说,你要教出“任务群”模式。 理论上“任务群”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科学化。但是让教师理解起来有难度。 一线教师可不是理论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新概念要考虑教师的理解的实际,别动不动就换个”马甲”来懵老师。
我做了一个调查,主要是周围熟悉的家长和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培训班当中,物理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