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发图纪念“阿克萨大洪水行动”两周年,这是一场至少20万人伤亡,改变数千万人

顾议史实 2025-10-08 16:38:51

哈马斯发图纪念“阿克萨大洪水行动”两周年,这是一场至少20万人伤亡,改变数千万人命运的开始!   两年前的这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进以色列南部,不是天灾,是哈马斯打响的“阿克萨大洪水行动”。   就在这场袭击两周年的清晨,哈马斯发布了一张纪念图,背景是废墟中的战士,高举步枪,画面震撼,警醒意味十足。   可谁也没想到,这张图背后,藏着的是超过20万死伤的代价,是数千万中东人民命运的拐点,这场冲突不只是以巴之间的战火,它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爆的是整个中东的格局重排。   哈马斯为什么选那天出手?不是巧合,是精心算计,当时,以色列和沙特走得很近,眼看就要牵手签个和平协议,加入《亚伯拉罕协议》的朋友圈。   美国忙前忙后当红娘,准备给拜登政府在中东捞个“历史性成就”,可哈马斯一出手,直接搅黄了这场婚礼。   哈马斯的算盘很简单:宁愿玉碎,也不能让以色列“洗白”成中东和平使者,他们打的不是以色列,而是整个美以沙联盟。   结果呢?打完这仗后,沙特瞬间冷静,和以色列的谈判被无限期搁置,美国的中东战略可谓“翻车”现场。   而巴勒斯坦在这场血战后,从被边缘化的“难题”变成了国际舞台的“主角”,联合国大会上,157个国家投票支持巴勒斯坦建国,连一些原本站在美国一边的欧洲国家都开始转向。   这不是哈马斯赢了,而是他们用血换来了“存在感”,这场冲突,不只是以色列和加沙的事,整个中东都跟着翻了天。   叙利亚原本还能靠着伊朗支持苟延残喘,但“洪水行动”之后,伊朗把重心往以黎边境一放,叙利亚内部武装开始撤退,政权稳不住了。   黎巴嫩也不好过,真主党和哈马斯的武装力量遭到以军连续打击,很多难民营几十年来第一次被解除武装。   而也门的胡塞武装,趁着这波混乱,反而崛起成了新一极,甚至逼得沙特不得不跟巴基斯坦签了共同防御协议,打算抱团自保。   但最苦的,还是普通人,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加沙地区超过70%的基础设施被炸毁,90%以上的人无家可归,连干净的水和电都成了奢侈品,这不是战争,这是一场彻底的人道浩劫。   从战场上看,以色列确实“赢”了,他们清除了大部分哈马斯目标,摧毁了叙利亚境内的伊朗武装据点,还给北部边境的真主党来了一记重拳。   但这场胜利,像一座空壳,看着硬气,里面却是空的,以色列首先迎来的就是国际舆论的逆转。   国际法院已经对以色列提出“种族灭绝”指控,不少西方国家虽然嘴上还支持,但已经开始悄悄拉开距离。   英国暂停了与以色列的自由贸易谈判,法国也多次公开批评其“过度使用武力”,曾经的铁杆盟友,如今也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站队。   更大的问题是,以色列赢下了战斗,却没能换来和平,哈马斯不是被彻底消灭,而是变成了地下化的“游击队”,真主党也没有解散,伊朗还在背后虎视眈眈。   和平仍然遥遥无期,安全只是暂时的幻觉,正如一篇评论所说:“战术碾压难掩战略塌方。”打得再漂亮,也掩盖不了以色列在国际外交上的孤立。   今天我们回头看这两年,发现“阿克萨大洪水行动”其实更像是一道分水岭,它把中东从“沙以和解”拉回到了“巴勒斯坦建国”这个老问题上。   这不是倒退,而是把本该解决的问题重新摆上桌面,但问题也没那么简单,加沙的“去军事化”成了国际社会的共识,可问题是:谁来接管?   巴勒斯坦权力机构连个像样的政府都难维持,更别说治理一个被炸成废墟的地带,联合国说得直白:人道援助只能救命,救不了政权。   地缘学者们说得更狠:“强权下的和平,是下一轮抵抗的温床。”如果没有一个真正平等、可持续的政治解决方案,如果“两国方案”还是纸上谈兵,那这场冲突的结束,就只是下一场冲突的前奏。   这场“洪水”,表面看是哈马斯的突然袭击,实际却是一场地缘秩序的剧烈震荡,20万死伤,是数字,更是人命;数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写,是现实,也是一种撕裂。   中东不会再回到过去,阿克萨行动不只是一次袭击,而是一次整盘棋的重开,和平的钥匙,已经不在战场上,而在谈判桌上,只是,这个桌子,还没人愿意坐稳。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