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如果欧美坚决不给中国大飞机适航证会怎样?说句扎心的,要是拿不到欧美适航证,C919就没法干掉波音。对一架新飞机来说,这张证就是能不能跨入国际市场的“门票”。没有FAA和EASA的点头,它就无法在欧美天空飞,也很难打进更多敏感市场。买家们其实更看重的是心理安全感:欧美认可了,飞机就更值钱、更靠谱。 C919投入运营后很快就在中国主要机场亮了相,航班排得满满当当,东航开路,乘客群里甚至有人专门选国产大飞机“打卡”。中国市场有多大? 就拿东航来说,机队几年下来飞了上万小时,早就把飞机用出了经验,把各种小毛病一项一项修正。这规模和频率,换在别的国家未必找得到。 可现实是,C919一出国门就要受限,没有欧美的认证,飞不进纽约、伦敦,也基本进不了澳洲、加拿大这些跟欧美标准紧的一环。 别国航空公司看在眼里,自然也就难以轻易下单。最多也就是东南亚、南美这些对西方不那么依赖的地方愿意来了解一番,但下决心大批量采购的还没见到。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团队并没等欧美开绿灯,而是把国内这块“实验田”用到了极致。全国的配套企业,基本都扎根在长三角,零部件一环扣一环,供应链跑得越顺,技术升级也就越快。 供应链有过短暂的小插曲,进口部件到货一晚就能让节奏乱了,中国人立刻上马自主研发,从发动机到飞控都在追赶进度。 现在,国产CJ-1000A发动机就快要进入到真实飞机上的考验阶段,这一步迈过去,自主可控就不再是口号。 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局这些年也没闲着,已经和20多个国家搞了适航互认,一些本土小飞机率先在蒙古、巴西跑起来。 新兴的电动飞机甚至在全球率先领到适航证,还把自己的标准输送到国际组织。规矩都是人定出来的,这一套中国开始搭班子,越来越多国家认C919也是迟早的事。 全球航空市场正逢大变,波音因为737 MAX事故,近几年交付一拖再拖,空客虽然形象稳,但产能紧张,新客户排队已经排到几年后了。 这块供应缺口摆在眼前,东南亚、南美一些航空公司看C919,就像找到“救火队员”一样。国产飞机虽然走得慢,但每一次商业航班、每一项安全记录,都在帮它涨身价、攒底气。 说到底,中国的策略是先在家练好内功,等时机成熟再慢慢走出去。数据和安全纪录一多,外面看法迟早会变。 等发动机真正自主,C919的底子会更硬,供应链也会彻底立起来。欧美发不发证就不是生死线了,中国能凭双边互认,把运行范围一步步扩大。 其实这种路数,早在高铁出海时就走通过。中国高铁当初海外没人信,但靠国内市场练了一身好本事,最终也能进军国际。C919走的正是同样路线:靠实力吃饭,等别人非买不可时,你不发证反而显得尴尬了。
倒计时十天!郑丽文迎来最大考验,马英九、洪秀柱齐发声倒计时十天,国民党主席选
【2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