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情重义!”湖南,一男子的52岁挚友临终托孤,把16岁智力障碍儿子托付给他,男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0-07 16:45:26

“重情重义!”湖南,一男子的52岁挚友临终托孤,把16岁智力障碍儿子托付给他,男子承诺“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他饿着!”5年过去了,那个只有四五岁儿童心智的男孩已经21岁了,不仅学会了料理自己,还学会了用笑容与人互动! 2025年,湖南湘潭一家小餐馆的午间高峰,21 岁的小熊端着刚煮好的面条,稳稳地送到客人桌前,还咧开嘴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客人笑着夸 “小伙子真能干”,他虽没说话,却悄悄把腰挺得更直了些。不远处,50 多岁的杨先生看着这一幕,眼里满是欣慰。 谁能想到,五年前这个连自己穿衣都要人教、心智只有四五岁的少年,如今已能熟练打理自己,还能帮着餐馆做事。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五年前挚友临终前那一句沉甸甸的托付。 1988 年的湘潭老街,10 岁的杨先生和同龄的挚友蹲在巷口分吃一块麦芽糖,两人勾着手指约定 “以后不管谁有难处,都要帮对方一把”。 那时的他们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邻居,一起爬树掏鸟窝,一起帮家里干农活,谁也没想到,三十多年后,这句童年的约定会成为杨先生坚守的承诺。 2019 年,52 岁的挚友因病卧床,生命垂危时,他拉着杨先生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我最放心不下小熊,这孩子智力不好,我走了他可怎么办?” 看着挚友期盼又无助的眼神,杨先生没丝毫犹豫:“你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绝不会让小熊饿着。” 2019 年深秋,杨先生把 16 岁的小熊接回了家。第一天晚上,小熊因为陌生环境,缩在沙发角落不肯睡觉,也不说话,杨先生的妻子端来热牛奶,蹲在他身边轻声说 “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他却只是低着头,攥紧了衣角。接下来的日子,杨先生夫妇成了小熊的 “启蒙老师”:教他认 “爸爸”“妈妈”,他学了半个月才含糊地喊出声音; 教他自己穿衣服,他总把扣子扣错,杨先生就每天早上陪着他练习,一遍不行就十遍;带他去公园玩,他怕生不敢和别的孩子靠近,杨先生就拉着他的手,陪他慢慢适应。 有次杨先生教他系鞋带,教了一个小时还没学会,小熊急得哭了,杨先生却笑着说 “没关系,咱们明天再学”,他知道,对小熊来说,每一点进步都需要耐心等待。 2021 年,杨先生把小熊带到自己的餐馆帮忙。第一次教他洗碗,小熊把洗洁精倒多了,泡沫溅得满身都是,还差点把碗摔了。 杨先生没有责怪,而是握着他的手,一步步教他怎么挤洗洁精、怎么擦碗、怎么冲洗。后来教他煮面条,小熊不小心把锅打翻,热水溅到了杨先生的手上,起了水泡,他却先问小熊 “有没有烫到”。 慢慢地,小熊越来越熟练:早上会自己洗漱穿衣,到了餐馆能帮忙擦桌子、端菜,客人来了还会用笑容打招呼。 有次一位老顾客看着小熊忙碌的身影,对杨先生说 “你真是把他当亲儿子待了”,杨先生笑着回答 “他就是我的孩子”。 如今,五年过去了,杨先生每个月都会专门给小熊存一笔钱,还帮他申请了低保,想着 “万一以后我走不动了,他也能有保障”。 每天晚上关店后,杨先生都会陪小熊聊聊天,虽然小熊说的话还不太连贯,但杨先生总能耐心听完。有天晚上,小熊突然对杨先生说 “爸爸,谢谢你”,虽然声音很轻,却让杨先生红了眼眶。 他知道,自己的坚守没有白费,这份跨越血缘的情义,早已在两人之间筑起了温暖的家。 现在的小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餐馆里的老顾客都喜欢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杨先生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小熊能慢慢适应生活,以后哪怕自己不在身边,也能好好照顾自己。 在这个小小的餐馆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守护,却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最珍贵的情义。 一句承诺,五年坚守,杨先生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挚友,不仅是有福同享的伙伴,更是危难时刻愿意为对方撑起一片天的依靠;而那些看似艰难的守护,最终都会在时光里开出温暖的花。 资料来源:大象新闻·男子替离世朋友照顾智残孩子4年,承诺“有我一口饭就饿不到他”!

1 阅读:182

评论列表

我爱宝贝

我爱宝贝

2
2025-10-07 17:37

大爱无疆!致敬!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