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特森今天(10月7日)发文说:“我同意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观点——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祝贺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领袖,她即将出任日本首相。在其令人瞩目的职业生涯中,她已展现出强大的领导力、政策制定能力与沟通能力,将成为深化美日关系的重要合作伙伴。日本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与伙伴之一,我们期待与她及她的内阁在共同关注的经济和国家安全议题上开展合作。” 美国财政部长贝特森和特朗普对高市早苗的热络表态,本质就是把日本的保守政治力量当成了服务于美国亚太战略的“工具人”。 作为“安倍路线”的坚定继承人,高市早苗从踏入政坛起就带着鲜明的右翼保守标签,她反复强调要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强化日本自卫队的“反击能力”,甚至公开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这种立场恰好踩中了美国想要把日本打造成“抗中马前卒”的战略痛点。 毕竟从2024年美日大幅更新《美日安保条约》就能看出来,美国已经把这个同盟从“美主日从”的防御性架构,升级成了“攻守兼备”的军事同盟,而高市的上台,不过是给这个早已既定的战略找了个更听话的执行人。 美国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就是要让日本承担更多地区安全责任,自己则坐收渔翁之利。这些年日本的防卫预算就像吹气球一样膨胀,2025年度已经达到创纪录的8.7万亿日元(约合550亿美元),按照43万亿日元的五年防卫计划,到2027年还要实现防卫开支占GDP 2%的目标。 但即便这样,特朗普政府还是不满足,早在今年4月就公开抱怨《日美安保条约》是“单边义务”,暗示要把关税谈判和军费要求捆绑在一起,甚至放话“美国为保护日本花费数千亿美元,日本却无需出手相助”。 这种赤裸裸的交易逻辑,暴露了美国所谓的“盟友关系”从来都是建立在利益交换的基础上,高市早苗所谓的“强大领导力”,在美方眼里不过是能否乖乖掏更多钱、扛更多担子的代名词。 可热络的表态终究掩盖不了美日同盟骨子里的结构性裂痕,这种裂痕说到底就是“美国优先”和日本自身利益之间的不可调和性。 特朗普政府向来把安全承诺当成讨价还价的筹码,今年7月刚逼着日本达成贸易协议,不仅让日本把对美汽车关税从25%降到15%,开放大米等农产品市场,还要求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其名曰“创造数十万个就业岗位”。 但这对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要知道日本GDP从2022年起就一路下滑,2023年只有4.21万亿美元,而政府债务率早已突破260%,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 高市早苗虽然喊着“积极财政”的口号,但面对这样的经济烂摊子,所谓的“增加防卫支出”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光是应对美方的经济要价就已经捉襟见肘,更别说满足没完没了的军费要求。 更现实的问题是,高市早苗即便想完全迎合美国,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约束也不允许。 自民党内部虽然保守派占上风,但对“过度依赖美国”的质疑声从未停止,普通民众更是对不断增加的防卫费怨声载道——毕竟这些钱本可以用在老龄化社会的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 而且日本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极高,美国动辄挥舞关税大棒,光是汽车产业这一项,每年就要因为美方的施压损失数百亿美元。高市如果真的按照美方的要求全面开放市场,必然会引发国内农业、制造业的强烈反弹,这种政治风险是她不得不考虑的。 美国看似找到了一个“理想合作伙伴”,但实际上不过是把日本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为了讨好美国,日本不仅在军事上不断突破宪法限制,还到处拉拢所谓“志同道合”的国家搞军事同盟,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只会让亚太地区陷入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 而美国只顾着眼前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算计,根本不会考虑日本的实际承受能力,一旦日本满足不了美方的苛刻要价,所谓的“深化美日关系”随时可能变成“敲打日本”。 说到底,这场看似皆大欢喜的政治表态,不过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利益交换,而这种建立在不平等基础上的同盟,注定会在现实的矛盾中越走越拧巴。 高市早苗或许能借着美国的支持坐稳首相宝座,但她接手的,从来都不是什么“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而是一个既要当美国马前卒、又要应对国内危机的烫手山芋。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