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回算是把航运业的“刀子”明着亮出来了,直接冲着全球船队挥了下去。  

文史资鉴堂 2025-10-07 12:03:39

美国这回算是把航运业的 “刀子” 明着亮出来了,直接冲着全球船队挥了下去。   当地时间刚宣布,从 2025 年 10 月 14 日起,要对两类船舶征收高额额外费用,一是中国拥有、运营或者建造的船舶,二是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   不管你是哪国公司的船,只要不是美国造的汽车运输船,每净吨就得交 14 美元,唯独美国海事安全计划的船舶和 LNG 运输船这些少数类型能逃过一劫。   这哪儿是收点费用那么简单,分明是想借着收费把航运业的规则按自己的意思改了。先得把这笔账算明白,14 美元一净吨可不是小数目。   就拿一艘常见的汽车运输船来说,净吨大多在 3 万到 5 万吨之间,这么算下来,单次靠港光这笔额外费用就得掏 42 万到 70 万美元。要是跑中美航线的船,一年来回个十几次,光这笔钱就得增加几百万美元成本,这还没算上港口本身的常规费用。   世界航运理事会早算过类似的账,之前美国拟议相关措施时就预估,整个行业每年得多掏 200 亿美元,分摊到每个集装箱上就得加 600 到 800 美元成本,现在这 14 美元 / 净吨的标准一出来,实际开销只会多不会少。   更狠的是这收费范围,简直是广撒网。所谓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可不是单指中远海运这种中资企业的船。   就算是希腊、日本的航运公司,只要船是在中国船厂造的,照样得交钱;哪怕船东是美国公司,但船舶运营权在中资手里,也逃不掉。   而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这一条更绝,要知道全球汽车运输船几乎全是中、日、韩三国造的,美国自己造船业早就跟不上了。   从上世纪 70 年代每年造 70 艘船跌到现在每年才 5 艘,全球造船吨位占比只剩 0.1%,根本造不出足够的汽车运输船,这相当于逼着所有跑美国航线的汽车运输船都得交这笔 “买路钱”。   法国《世界报》说得直接,这招下去全球海上物流得 “陷入混乱”。 美国嘴上说要 “重振本土造船业”,其实心里打的是保护主义的小算盘。   他们自己造船业没竞争力,就把锅甩给中国,说中国造船业的发展让美国船厂活不下去了。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美国造船业萎缩是自己的问题。   人工成本高、产能跟不上、技术更新慢,早就在全球竞争中掉队了,现在想靠收惩罚性费用把外国船舶挤出市场,给本土船厂腾空间,这种逻辑根本站不住脚。   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早戳破了真相:美国商船现在只占全球船队不到 1%,就算把所有外国船都赶跑,自己的船也根本满足不了国际贸易需求,到时候美国的农产品、工业品都运不出去,进口的日用品也进不来,纯粹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再看那些豁免的类型,更能看出美国的私心。所谓 “美国海事安全计划的船舶”,说白了就是给美军当后勤的民用船,这些船加入计划后每年能拿最多 600 万美元补贴,战时优先供军方调遣,豁免费用是为了保证军事物流不受影响。   而 LNG 运输船豁免,显然是怕影响美国的能源进出口 —— 美国现在是 LNG 出口大国,要是连 LNG 运输船都收费,能源贸易成本飙升,受损的还是美国能源企业。   这种 “选择性豁免” 把美国的双重标准摆得明明白白:只要关乎自己的核心利益,规则就能变通;要是能打压别人、保护自己,再不合理的费用也能硬推。   这事儿最冤的还是美国自己人。代表全美 80 多个港口的美国港务局协会早就跳出来反对,说这政策会 “拉高消费者生活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导致港口和运输行业混乱”。   美国小型航运公司更是愁得睡不着觉,大西洋集装箱航运公司的 CEO 直言,这笔费用会让他们彻底失去竞争力,要么给客户涨 2000 多美元运费,要么就得从美国航线撤资。   更别说美国消费者了,中国出口美国的日用品、电子产品本来利润就薄,运费涨了肯定得涨价,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这无疑会加剧美国的通胀压力。   之前美国搞贸易限制已经让通胀火上浇油了,这次拿航运开刀,简直是在通胀的火堆里又添了把柴。   这事儿根本不合规矩。WTO 最惠国待遇原则摆在那儿,美国专门针对中国船舶和外国汽车运输船收费,明显是歧视性限制,严重违反国际规则。   现在全球航运业都在盯着 10 月 14 日这个日子,不少航运公司已经在盘算对策:要么把中国造的船调去其他航线,要么涨价把成本转嫁给货主,还有的在观望美国会不会迫于压力调整政策。   但不管怎么说,美国这招保护主义的棋已经落子了,后果却得全球供应链一起扛。要是真按这个政策来,不仅中美贸易会受冲击,全球船舶调度、港口运营都得乱套,毕竟现在 98% 的全球船队都可能被这费用波及。   美国想靠 “收费” 护着自己的造船业,到头来只会扰乱全球航运秩序,最后反噬自己的经济,这种赔本买卖,恐怕撑不了多久就得自己找台阶下。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