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国庆来临之际,福建宁德东吾洋海域传来重磅喜讯——宁上高速控制性工程东吾洋特大桥此前于8月18日凌晨顺利合龙,以关键工程突破为国庆献上厚礼 。这座横跨“中国大黄鱼之乡”核心海域的大桥,不仅刷新多项工程纪录,更以“生态+科技”的建设理念,成为闽东沿海的新地标。 东吾洋特大桥全长2546.6米,主桥采用(100+2×180+100)米三塔鱼跃式矮塔斜拉桥结构,引桥则创新应用90米跨径钢混组合梁,创下福建省同类型桥梁最大跨径钢梁纪录 。其建设难度堪称“海洋工程教科书”:桥位处最大水深达63米,大于50米水深的段落长近1公里,最大潮差超8米,为同类型桥梁水深世界之最。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基础工程的突破:3个主墩各设15根直径4米的大直径桩基,引桥深水区桩基最大长度达144米,钻孔深度超155米,一举刷新国内同类型跨海大桥嵌岩钻孔灌注桩最深纪录。作为国内第一深水大直径桩公路桥梁(不含公铁),其超深水群桩基础技术已成为行业标杆 。 面对东吾洋渔业保护区与大黄鱼天然养殖场的敏感生态环境,建设者走出了一条“建桥护海”的特色之路。为减少对大黄鱼栖息地的扰动,项目创新采用“打桩船+液压振动锤集成一体式低噪声沉放技术”,搭配国内规模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船“浙交工砼1”作业,将施工对海洋生物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通过优化跨径布置,将海中桥墩数量减少30%,从根源上降低生态干扰。 文化巧思更让大桥焕发生机:中间索塔以“鱼跃水面”为造型,既呼应宁德“大黄鱼之乡”的地域符号,又通过流线型设计优化抗风性能,实现结构力学与建筑美学的完美融合 。 大桥建设全程贯穿数字化创新,采用BIM正向设计构建三大技术体系:通过“BIM+GIS”三维交互系统实现全流程模拟,借助结构智能分析系统优化参数,依托车载式泥浆处理站实现施工废浆零污染排放 。施工中更通过动态配重调整、温度窗口锁定等技术,实现悬臂端“毫米级”精准对接,确保合龙质量。 作为宁上高速的“咽喉工程”,东吾洋特大桥的合龙为2025年底项目全线贯通奠定基础。通车后,这条国家高速将串联闽浙赣三省,加速临海工业集聚与旅游资源开发,为宁德打造东南沿海重要增长极注入强劲动力 。这座矗立于深蓝之上的大桥,既是工程硬实力的彰显,更是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协同共生的生动样本。
福建宁德停车场起火这个事,目前已经盖不住了是什么车,大家心中有数了,也不用删了
【175评论】【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