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三星、闪迪等全球芯片巨头集体宣布上调存储产品报价,美光股价一个月暴涨60%,铠侠与闪迪股价涨超100%。 这波存储圈的热闹可绝非偶然,三星、闪迪们集体涨价,美光、铠侠股价疯涨,本质上是供需两端憋了好久的 “化学反应” 终于爆发了。 行业里的老玩家都懂,存储芯片这东西跟坐过山车似的,涨的时候疯涨,跌的时候也没客气过,而这次涨价的种子其实早在 2024 年就埋下了。 那会儿各大存储原厂一看库存压得慌,干脆集体动手减产,三星、美光这些巨头一口气砍了 15% 到 25% 的产能,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集体给市场 “踩刹车”,故意控制产能去库存,为后来的涨价铺路。 没想到这刹车一踩,正好赶上了 AI 掀起的巨浪。以前存储的主要买家是手机、PC 厂商,这两块市场早就饱和得没多少增长空间了,可 AI 一来直接把需求天花板捅破了。 就说服务器存储吧,2023 年在存储应用里还只占 16% 的份额,到 2024 年直接冲到 30%,就差 1 个百分点就能超过手机,2025 年反超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AI 大模型训练可不是闹着玩的,得吞进去海量数据,而且对读写速度要求极高,以前企业爱用的机械硬盘根本跟不上节奏,测试数据显示,在 AI 工作流程里,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的效率差了十几倍,这就逼着所有 AI 公司都得换成 SSD,自然得疯狂采购存储芯片。 更关键的是 AI 从云端往手机、PC 甚至汽车上 “下沉” 了。DeepSeek 那种开源模型一出来,不怎么依赖 GPU 就能跑,手机、笔记本都能装端侧 AI,这一下存储需求就炸了。 IDC 预测 2025 年 AI 智能手机销量要涨 73.1%,里面用的 LPDDR5X 容量得比 2024 年的旗舰机多 50% 到 100%;Gartner 更直接,说 2025 年 AI PC 要占总出货量的 43%,而且 DRAM 容量得比普通 PC 高 80% 以上。 连造车新势力都来凑热闹,小鹏汽车的高管都直言,AI 汽车离不开高带宽、大容量的存储,这等于又多了个吞存储的 “大胃王”。 需求疯涨,供给又被之前的减产掐住了脖子,价格想不涨都难。DRAM 和 NAND Flash 这两大主力产品,从去年三季度触底反弹后一路飙升,累计涨幅都到 60% 到 70% 了,其中一大半还是 2025 年涨的。而 且这次涨价还挑对了产品,以前大家觉得 QLC 颗粒性能差,可现在技术进步了,2025 年的 QLC SSD 速度比 2017 年的 TLC 还快,顺序读写能到 7000MB/s,成本还低,正好符合 AI 公司既要省钱又要性能的需求 结果 2024 年直接卖断货,32TB 的企业级 SSD 批量生产,64TB、128TB 的订单都排到后面了,预计 2025 年四成多的 QLC 产能都要用到服务器上。 厂商们一看这架势,更是顺水推舟。三星、美光直接宣布提价,订单都排到三季度了,还忙着扩产。 这种供需反转的行情,直接反映在了股价上。美光一个月涨 60% 都不算最狠的,铠侠和闪迪直接翻倍,要知道铠侠 2024 年底刚上市,首份财报就亮眼得很,虽然环比利润降了点,但已经从去年的亏损转盈,而且数据中心 SSD 的销售额占了一半,这说明它踩准了 AI 的风口,资本市场自然愿意用脚投票。 国内的存储股也跟着狂欢,江波龙一天就涨了近 20%,华虹、灿芯这些公司股价都涨超 15%,这背后都是对存储行业复苏的一致预期。 当然这波行情也不是没铺垫,2024 年上半年存储价格其实就涨过一波,HBM 和 NAND Flash 环比涨了 20% 到 25%,只是三季度稍微回落了点,可到了 2025 年初,原厂们更坚决地减产,直接给下半年的涨价锁了定。 群联电子这种控制器厂商早就嗅到了味道,虽然 2025 年二季度因为备货 多了点库存周转天数从 45 天拉长到 62 天,但还是砸了 30 亿搞研发,显然是看好后续的需求。而且厂商们还在憋大招,三星、SK 海力士都在推 300 多层的 NAND 产品,有的甚至爆出 400 多层的技术,这意味着以后存储容量更大、成本更低,AI 越发展,存储的需求就越旺,形成了正向循环。 说白了,这波存储涨价和股价疯涨,就是减产制造的供给缺口,撞上了 AI 爆发带来的需求海啸,再加上技 术升级解决了成本和性能的矛盾,三者凑在一起,才造就了三星提价、美光股价暴涨的热闹场面。资本市场最懂提前布局,看到 AI 这棵 “摇钱树” 离不开存储这块 “垫脚石”,自然愿意给这些芯片巨头用脚投票,毕竟存储现在和 GPU 一样,都是 AI 时代的核心
iQOO15三星屏首发M14发光材料你们有没有觉得,手机游戏再怎么发展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