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   10月4号,乌克兰否认美国当局停摆会影响对

波览历史 2025-10-05 21:48:40

快讯!快讯 乌克兰总统正式宣布!   10月4号,乌克兰否认美国当局停摆会影响对乌武器交付的说法,称未来几天所有军事物资将按计划到位。   目前,泽连斯基团队关于“军援按时到位”的表态还在发酵,不少人盯着美国那笔68亿美元的应急储备金,觉得有这笔钱就能稳住局面。   但真正了解前线情况的人知道,军援不是从美国港口装船就算完事儿,这些物资运到乌克兰后,能不能及时送到前线、坏了能不能修、士兵会不会用。   这一连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是决定这些武器能不能发挥作用的关键,而这些问题,恰恰是“按时到位”的承诺里没说透的。   先说说美国那笔应急资金。按官方说法,这68亿美元是给乌克兰的“武器保障钱”,但乌克兰财政部最近公布的花钱明细里,这笔钱的用法比想象中复杂。   其中一半多一点确实用来买了导弹、装甲车这些硬家伙,剩下的近一半,要分给前线士兵买压缩饼干、冬季保暖服,还要修被俄军炸毁的补给公路。   有人可能觉得后勤不重要,可前线士兵要是连饭都吃不饱、路都走不通,就算武器堆在港口,也运不到战壕里。   比如东部顿巴斯战线,之前有一批迫击炮运到了哈尔科夫港,可通往前线的公路被炸毁了一段,只能靠民间卡车一点点转运,原本3天能到的路程,最后走了7天,等物资运到的时候,前线的阵地都已经换了防守区域。   更麻烦的是北约物资的“售后”问题。之前波兰边境查出来23%的物资有包装破损,其中不少是德国给的IRIS-T防空系统零件。   这些零件看着小,却是防空系统的核心部件,坏了一个就可能让整套系统没法用。可乌克兰本土的工厂根本修不了这些精密零件,得等德国派专家过来。   上个月就有一套IRIS-T在敖德萨港卸船时,发现雷达组件外壳被压坏,联系德国专家后,对方说要等两周才能腾出时间来乌克兰。   结果这套系统就这么在港口仓库放了半个月,直到专家来修好,才匆匆拉到前线,期间敖德萨上空好几次出现俄军无人机,只能靠其他老旧防空武器勉强应对。   欧盟这边的态度也在悄悄变。现在离冬天越来越近,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虽然比2022年降了不少,但还有8个中东欧国家比如匈牙利、斯洛伐克,一半以上的天然气还得从俄罗斯买。   最近俄罗斯已经放出话,要是欧盟再加大对乌援助,可能会调整天然气供应。匈牙利最先有了动作,上周开始对过境的北约援乌物资严查,说是要“防止物资里混有违规物品”,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怕得罪俄罗斯断了气。   之前从德国运到乌克兰的一批装甲车,在匈牙利边境堵了4天,错过了前线的部署节点,乌克兰外交部跟匈牙利交涉好几次,才勉强放行。   照这个趋势,冬天一旦来临,要是天然气供应紧张,欧盟内部可能会有更多国家拖延物资过境,到时候就算美国的物资按时出发,也会卡在欧洲的运输线上。   就算物资好不容易送到前线,能不能用还得看士兵的本事。乌军现在缺有经验的操作人员,尤其是像无人机、防空系统这种技术装备。   之前有外媒报道,乌军飞行员学F-16的时间平均才一个半月,连最基本的协同作战模式都没练熟,8月底有次拦截俄军导弹,3枚拦截弹全打偏了,就是因为操作员没掌握好导弹的抗干扰设置。   无人机也是一样,虽然月产量能到400架,但很多操作员只培训了两周就上战场,飞出去后要么被俄军的电子干扰弄得找不到目标,要么就是把炸弹投偏了。   有前线士兵透露,上个月收到的50架无人机,最后能正常完成任务的还不到30架,剩下的要么失控坠毁,要么就是没找到目标就返航了,等于白浪费了一批装备。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民间运输队。   乌克兰的物资从港口到前线,很大一部分要靠民间卡车司机运送,这些司机没有正规的军事保护,经常要冒着俄军炮击的风险赶路。   最近在扎波罗热州,就有一支运输队遭到俄军炮击,3辆卡车被炸毁,车上的弹药全烧了,司机也受了伤。   之后不少民间司机不敢接运输任务,导致扎波罗热前线的物资滞留了好几天,最后乌克兰军方只能临时抽调士兵去帮忙运货,才缓解了短缺。   这些司机的安全没保障,运输效率就上不来,就算物资堆得再多,也没法及时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泽连斯基说“所有军事物资将按计划到位”,可能只算了从美国到乌克兰港口的这段路,却没算上后续的运输、维修、人员培训这些环节。   对前线士兵来说,真正有用的不是“物资到了港口”,而是“武器能及时扛到战壕里、能正常开火”。现在这些“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不解决,就算承诺说得再满,也难让前线的局势真正好转。   信息:乌克兰否认美政府停摆影响对乌武器交付 财联社2025-10-04 08:56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