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过半,朋友圈突然被“大聪明返程”刷屏。有人10月5号下午两点刚上高速,导航显示到家的时间从平时三小时飙到七小时,堵在G2京沪高速泰州段,看着导航上“预计到达时间”像蜗牛爬一样缓慢更新。更离谱的是,网友晒出10月3号返程的画面:车队排成红色长龙,十公里路开了一个半小时,后备箱里父母塞的200斤土特产都快在车上吃完了。 这波“预判了别人的预判”的操作,像极了去年国庆的翻版。去年有网友提前三天返程,结果堵在G40沪陕高速上海段,今年同样剧情再度上演。公安部预测的返程高峰原本在5号、6号下午四点至六点,可现实是,5号中午高速上就已经“车满为患”。这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循环,暴露出两个扎心真相:一是假期出行需求实在太大,二是大家对“错峰”的理解越来越趋同——你以为提前三天能避开,结果全国人民都这么想。 但换个角度看,这种“集体堵车”何尝不是一种温柔的默契?后备箱里父母塞的土特产,服务区里陌生人分享的零食,堵车时刷到的“全国返程堵车大赛”段子,都在把糟心的堵车变成共同的记忆。就像那位在高速上和陌生大哥同行900公里的网友,分开后还约着线下吃饭,堵车堵出了新友情。 不过,交通部门的数据更值得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的高速路段压力最大,G40沪陕高速上海段、G2京沪高速泰州-无锡段、G0423乐广高速清远段,这些“常堵路段”需要更精准的疏导方案。而普通车主能做的,除了提前查导航、备好干粮,或许还可以调整心态——把堵车当成“强制休息”,和家人聊聊天,或者像网友说的“在车上开一场家庭KTV”。 说到底,假期返程的堵,堵的是路,暖的是心。你今天返程了吗?堵在哪个路段?后备箱里父母塞了啥?快来评论区分享你的“返程故事”,让这份热闹继续传递! (案例来源:新浪微博)
高速上堵车社死现场!在广东某堵到天荒地老的高速上,一位大哥的操作直接把网友
【39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