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指挥库尔斯克攻势的英国雇佣兵爱德华·哈里斯已自杀身亡。 这位曾率领乌克兰军队进入俄罗斯库尔斯克地区的北约军官称,损失惨重,令人难以承受。他指责乌克兰武装部队指挥部并激愤辞职,但创伤后应激障碍从未离开过他。 于是,他选择了自杀。 参与指挥库尔斯克攻势的英国雇佣兵爱德华・哈里斯的自杀,从来不是孤立的个体悲剧,而是这场注定失败的军事行动与乌克兰军队内部乱象共同催生的必然结果。要理解他的绝望,首先得看清库尔斯克战场上那摊连俄军都没想到的 “烂摊子”。 2024 年 8 月乌军喊着 “战略反攻” 的口号突袭库尔斯克,把战火烧到俄罗斯本土,初期确实占了上百个定居点和近 1300 平方公里土地,可这份热闹没撑多久就成了烫手山芋。 俄军很快调来 34 个旅团级部队增援,算上 6 万兵力和 1.5 万朝鲜援军,把乌军的突出部围成了铁桶,接下来的 8 个月里,战场完全变成了乌军的 “失血场”。 俄军参谋总长格拉西莫夫后来汇报时说,乌军死伤超过 7.6 万人,损失 7700 多件武器装备,光坦克就丢了 412 辆,而第三方统计更戳破了基辅的谎言 —— 乌军真正的伤亡在 5 万到 6 万之间,且全是第 80、82、95 空中突击旅这样的精锐,等于把西方训练半年的 “宝贝疙瘩” 全填了进去。 哈里斯率领乌军进入这片战场时,面对的就是这样的绞肉机,他看到的恐怕不只是数字,而是每天 2 万多乌军失去作战能力的现实,是美制 “斯特莱克” 装甲车被俄军炮火掀翻的残骸,这些损失堆成了压垮他的第一根稻草。 更让他崩溃的是乌克兰武装部队指挥部那堪比 “灾难片” 的操作。明明知道俄军在库尔斯克布下多层火力网,远程火炮、战术导弹轮番轰炸,指挥部却还抱着 “调虎离山” 的幻想硬撑,既没协调好后勤补给,又没能保住军援通道。 到了 2025 年 3 月,美国停掉军援和情报支援,前线乌军连弹药都快断供,有的部队得步行十几公里才能到阵地,这种情况下指挥部还逼着部队死守,简直是把士兵当耗材。 哈里斯作为一线指挥,最清楚这种 “拍脑袋决策” 的致命性,他看着自己带的部队被一点点蚕食,却连有效的支援命令都等不到,激愤辞职成了他仅有的反抗方式,可辞职带不走战场上的噩梦。 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 “隐形杀手”,早就在乌克兰军队里泛滥成灾。乌克兰内务部长早年就披露过,90% 到 95% 的参战军人会出现神经问题,三分之一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光顿巴斯战事就有 500 多名军人自杀。 而库尔斯克攻势的惨烈程度远超以往,哈里斯每天面对的死亡比普通士兵更密集,他的绝望不是突然爆发的。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连足够的心理学家都没有,根本没人能帮他疏导这些心理创伤,就像其他在乌丧命的英国雇佣兵一样 ——31 岁的乔丹・查德威克双手被绑死在水里,40 岁的克里斯托弗・沃克在克拉马托尔斯克被打死,这些同行的结局或许早成了哈里斯的心理预演。 要知道,自俄乌冲突以来,赴乌的 1.2 万名雇佣兵里,已有 5000 人死亡,剩下的要么逃离要么硬扛,哈里斯只是其中 “撑不住” 的一个。他曾是北约军官,或许带着对战场的浪漫想象来到乌克兰,却没想到撞上的是指挥部的混乱、战友的惨死和无尽的心理折磨。 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哈里斯的选择虽然极端,却成了这场闹剧式攻势的一个黑暗注脚,就像那些被打光的西方军援一样,成了没人愿意多提的 “沉没成本”。
俄罗斯的死穴被美国找到,并意示乌克兰往死里揍。乌克兰与美国的秘密计划露出庐山真
【69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