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定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一旦俄罗斯打赢了,我们必须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第一件得抓实的就是能源合作的 “自主化” 升级,别再让第三方躺着赚差价。要知道俄罗斯早就把能源出口的重心往亚洲转了,中俄原油管道都跑了十几年,从最初每年 1500 万吨扩容到 3000 万吨,这可是咱北方能源的 “大动脉”。 但尴尬的是,直到 2024 年还有 1000 万吨俄罗斯原油得借道哈萨克斯坦,每吨要交 15 美元过路费,一年下来哈国光这一项就赚 1.5 亿美元,十年就是 15 亿,这钱花得实在不划算。 俄罗斯打赢后,西方制裁只会更紧,其能源出口必然更依赖中国市场,咱得趁这机会把自己的管道网络织得更密。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经送气多年,可地方政府的储气能力才刚从 3 天提至 5 天,对比 2022 年欧洲的惨状 —— 当年欧盟 45% 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制裁后只能全球疯抢 LNG,物价涨得民怨沸腾,咱这点储备根本不够看。 得赶紧把储气库的容量往上加,至少得扛住半个月的波动,再把中俄原油管道的支线修到更多炼油厂,让哈国躺着赚钱的好日子该让咱自己的管道截胡了。 第二件更不能怠慢的是欧亚物流通道的 “扩容提速”,不然再多生意也接不住。现在中欧班列早不是新鲜事,武汉到俄罗斯的班列十年就跑了 5100 列,货值超 187 亿元,光东风的岚图汽车就开了专列往莫斯科运。 同江口岸更热闹,配齐新门吊后装卸效率提了两成,一昼夜能换装 260 车,年货运量突破 350 万吨,还专门给新能源汽车开了通道。可这还远远不够,莫斯科的别雷拉斯特物流中心 2023 年 1-8 月的集装箱量就同比涨了 54%,说明货物流通的需求还在爆增。 俄罗斯打赢后,西方市场对俄可能更封闭,大量的木材、钾肥得往中国运,咱的新能源汽车、家电也得借道俄进入欧洲腹地,现有的班列密度和仓储能力肯定不够用。得接着给同江这样的口岸加设备、扩场地,把 “数字口岸” 系统铺到所有中俄边境站,让列车随到随走。 更关键的是把贸易机制理顺,现在中俄 95% 的结算都用本币,这步走对了,但还得把配套的金融服务跟上,比如跨境人民币的融资、保险,别让企业想扩大生意却卡在资金周转上。 要知道 2022 年中俄贸易额就突破了 1900 亿美元,十年涨了一倍多,等俄罗斯腾出手来深耕亚洲市场,这数字还得往上跳,咱要是没提前把物流和金融的 “快车道” 修宽,到手的订单都得飞了。 这两件事看似独立,其实是拧在一起的。能源通道稳了,工厂的机器才能转得欢;物流通道通了,中国制造才能卖得远。2022 年欧洲能源危机已经给咱提了醒,没提前准备好,再有钱也买不来安稳。 俄罗斯打赢后,西方肯定会搞各种小动作,想切断俄与亚洲的联系,咱要是把这两件事准备到位,既能稳稳接住俄送过来的能源和资源,又能借着俄的地盘把生意做到更远的地方,这才是实打实的未雨绸缪。
中国一定要做好最充足的准备,一旦俄罗斯打赢了,我们必须在这两件事情上,做好最充足
康安说历史
2025-10-04 21:46:31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