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有一事搞的我们很被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主动撞向中国海警船的那艘菲律宾

当永安 2025-10-04 21:46:31

黄岩岛有一事搞的我们很被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主动撞向中国海警船的那艘菲律宾公务船3014号船头进行了改装,加装了一个带刺的“铁疙瘩”!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菲律宾这次主动冲撞是有预谋的,是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相关准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先说结论,菲律宾这次的操作就是一场舆论战。你看它的逻辑,先改装船头,加装一个铁刺,这个动作就是要冲着硬碰硬去的,不然公务船正常执法,哪会搞成这样? 接着他们安排冲撞,等撞上了再拍照、录像,立刻对外释放画面,说自己“被中国海警恶意阻拦、强行碰撞”。 结果是什么?他们的国内媒体立刻配合炒作,西方一些惯性黑中国的媒体顺势转发,最后把菲律宾包装成了“弱小但勇敢的受害者”,把中国描绘成“强势又蛮横的霸凌者”。整套流程下来,菲律宾几乎没花什么成本,却在舆论上抢得了先机。 反观我们这边,中国海警的表现其实是理性的。毕竟黄岩岛就在自家门口,我们有绝对的优势,没必要真动粗,也没必要给他们制造口实。 海警保持克制,不是怕他们,而是考虑到一旦擦枪走火,局势就会被无限放大,到时候可就不是“公务船撞船”这么简单了,可能直接被炒成“地区冲突升级”。所以我们选择了冷静,保持专业态度,没上他们的当。 但问题也在这儿,中国海警一旦克制,他们就更容易装可怜。菲律宾的逻辑就是:反正撞坏了船也没关系,只要能换来“受害者”形象就够本。 他们敢这么玩,就是吃准了中国不会轻易动手。你看,这次3014号直接顶上去,船头那个铁疙瘩如果真是撞到人,后果会很严重。 但他们就是要冒这个险,因为他们知道越危险越能博眼球。最后结果呢?我们没反击,他们却借此在国际上喊冤,一下子把主动权抢了过去。 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战略上的算计。他们清楚自己在硬实力上完全没有和中国硬碰硬的资本,所以只能在软的层面上找突破口。 黄岩岛这个地方本来就是热点,他们挑事的每一次动作都能引发媒体关注,而他们也正是想借舆论来绑架中国。 那问题来了,中国该怎么应对?克制是好,但克制不能一味被动。要知道,舆论战跟海上执法不一样,讲的不是实力,而是谁能先把叙事抢过去。 菲律宾这次就抢先了,他们的录像、照片铺天盖地,而我们的画面呢?出来得慢、解释也显得温吞。 这就让国际受众先入为主,觉得是我们在“欺负”他们。等我们再去澄清,效果就已经大打折扣了。对手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所以未来我们必须更警惕,甚至可以说要果断一点。第一,情报和预判要提前。对方船只出港时有没有改装、装了什么东西,我们完全可以掌握。既然知道有问题,就该提前准备应对措施,而不是等撞上来了才被动解释。 第二,现场反应要更有力。对方一旦明显带有危险动作,可以采取合法合理的拦截,不需要真撞,但必须要让他们意识到玩这种危险动作会吃亏。否则,他们就会觉得中国不敢真动,越玩越过火。 第三,舆论战必须同步进行。我们有画面、有事实,却总是慢半拍。为什么不能在第一时间就把全过程视频公开? 为什么不能更快把他们的“铁疙瘩”改装证据甩到台面上?这样才能让世界第一眼看到真相,而不是等菲律宾先下手。 要强调的是,中国并不是不能强硬,而是我们往往顾及太多,想避免局势扩大。但现实就是,你越克制,他们越得寸进尺。 菲律宾在背后有美国撑腰,他们知道只要能闹出大新闻,美国就会跳出来说三道四,甚至拉着盟友一起来给中国施压。 对菲律宾来说,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所以他们才敢一次次玩这种低成本挑衅。这次3014号的改装船头,就是一个危险信号。 它说明菲律宾已经不满足于口头叫嚣,而是要用实际动作来制造冲突。别忘了,他们要的不是海上胜利,而是话语权的胜利。 船坏了没关系,人受点伤也没关系,只要能拍到画面,就算赢。而中国如果还只是被动克制,不仅会在舆论上落下风,还可能被不断逼到尴尬位置,你越退,他们就越进。 黄岩岛不仅是地缘博弈,更是话语博弈。我们必须两手准备,一手继续保持海上的掌控力,绝不让他们得逞;另一手要在舆论场上更快、更硬、更有说服力地反击。 不能再让对方抢先定义事件,否则哪怕实力在我们这边,形象也会被动。要知道,在当今国际社会,叙事往往比真相更重要,谁能抢先说话,谁就能影响更多人。 菲律宾这次3014号改装船头的动作,不是意外,而是设计好的挑衅。我们看似冷静克制,但结果却让他们在舆论上占了便宜。 未来再遇到类似情况,中国必须既要稳,又要硬,既要专业,也要果断。毕竟,守住黄岩岛的不只是舰艇和海警,更是我们的国际立场和战略主动权。面对这种蓄意挑衅,如果只是一味克制,那才是真的被动。

0 阅读:2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