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一位省委副书记家中遭到偷窃,小偷洗劫一空后得意离去,警方迅速展开抓捕行动,然而小偷落网后,案情却出人意料…… 话说郑培民这个人,从小在吉林长大,家里条件一般,父母是普通工人。他上学时候就挺用功,1962年考上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去参军锻炼。1970年调到湖南湘潭电机厂,从基层干起,当过干事、支部书记啥的。那些年他每天处理文件,下午还去车间转悠,帮工人解决问题。八十年代初,他去清华大学进修经济管理,回来后在湘潭市委工作,逐步升到副书记和书记。工作上他总爱亲力亲为,推动工厂技术改造,经济发展抓得实打实。1990年,他转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当书记,那地方山多路难走,贫困户一大堆。他上任没多久,就开始跑乡镇,住村寨,了解当地情况。这些经历让他对基层工作特别熟悉,也养成了注重实际的作风。 在湘西任职那几年,郑培民没少下功夫帮当地人脱贫。他跑了全州两百多个乡镇,住过三十多个地方,不光是走马观花,还真去村里看实情。农业方面,他从省农业大学弄来高产种子,分给农户,手把手教怎么种。夏天太阳毒,他在地里干活,晒得皮肤黑乎乎的,也不叫苦。修路啥的,他也亲自盯着,凤凰县火炉坪村他去过四次,指挥铺石块路,装水管,让村民用水方便。收入上去了,道路通了,村子面貌变样。即使后来调走,他还老惦记着湘西,经常问问百姓过得咋样。这些事不是摆样子,而是实实在在帮人解决问题,群众记在心里。 1990年那会儿,郑培民家在长沙芙蓉区省委宿舍区住着。那天晚上,两个小偷撬开门进去,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抽屉全倒出来,衣服抖开捏过,柜子书架啥的都没放过。结果只找到四千块钱和两条烟。那四千块是女儿出差预支的公款,还没来得及还回去。警方接到报案,局长觉得压力大,因为那片区安保严,这次出事暴露问题。警员赶到现场,检查撬痕、指纹、脚印啥的,很快就抓到人。小偷交代,他们本想大捞一笔,以为官员家有钱,结果啥值钱东西都没搜着。案子结了,这事传开,大家都说郑培民清廉,家里简朴到这程度,体现出他平时自律。 小偷被抓后,审讯记录显示,他们翻遍每个角落,天花板夹层、地板缝隙都敲过,灰尘落一身。现金在信封里,烟在柜子深处。警方核实,丢失物品就这些,没更多。郑培民地位高,却没装防盗门,生活低调。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他一贯拒绝礼物,亲戚想用他权力谋私,他直接挡回去。工作上,他一心为民,不搞花架子。人们从这事看出,他的清廉是日常积累,不是装出来的。 九十年代后期,湖南遭大洪水,洞庭湖区堤坝多是地方自建,挡不住水势。郑培民去常德指挥,查看裂缝,调度力量。安乡县安造垸差点决口,下游十八万人危险。他调动消防、武警、部队,众人扛沙袋筑堤,长达十一公里。那些天,他巡查四百公里堤坝,鞋磨穿,体重掉二十斤。洪水退后,农田设施保住了,损失最小。他的行动直接保护了生命财产,体现出责任心。 进入新世纪,郑培民继续忙工作,身体越来越扛不住。2002年3月11日,在北京突发心肌梗塞,离世时59岁。他一生从基层干到高层,总把群众放首位。日记写了四十多年,到最后一天才停。临终前,他还叮嘱司机别闯红灯,遵守规矩。
1990年,一位省委副书记家中遭到偷窃,小偷洗劫一空后得意离去,警方迅速展开抓捕
陈砚之
2025-10-04 18:47:39
0
阅读: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