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乱局】叙利亚前总统阿萨德被投毒,越来越多的分析将目光投向了俄罗斯内部势力。 俄罗斯情报机构,其前身克格勃素有使用毒剂进行暗杀的悠久“传统”,从利特维年科到纳瓦尔尼,再到斯克里帕尔案件,一系列使用神经毒剂的暗杀事件都与俄系毒剂手法相似。 此次阿萨德所中毒素,据英国《太阳报》和“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披露,疑似具有高度神经抑制性,与冷战时期克格勃常用的“诺维乔克”家族毒剂特征相符。 其动机可能颇为复杂。一方面,有传言称阿萨德家族在俄罗斯存有巨额资产,可能高达百亿美元,包括黄金、股票、房产等。对于因俄乌战争面临严峻财政压力的俄罗斯政府而言,这笔资产若因阿萨德不治而被“暂为保管”,无疑将缓解部分经济困难。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转变也可能是诱因。近年来,阿萨德表现出某种“脱俄倾向”,频繁尝试与伊朗、土耳其等区域力量接触。随着叙利亚政权更迭,俄罗斯为保住其在叙利亚的塔尔图斯海军基地和赫迈米姆空军基地这两个关键战略支点,正在调整政策,与朱拉尼领导的新政府接触。阿萨德这位昔日盟友,对莫斯科而言,可能正逐渐从“战略资产”转变为“政治负资产”。 此外,阿萨德治疗期间,探视权限的安排也显得异常微妙。他的弟弟马赫尔·阿萨德被禁止探望,而前总统事务秘书长曼苏尔·阿扎姆却获准探视。这种安排被观察者解读为俄罗斯可能借此强化对阿萨德的控制,也暗示投毒者或许来自阿萨德最亲近的圈子,甚至与俄罗斯内部人员有关。 当然,也存在第四种可能性,即其他势力故意模仿克格勃手法进行投毒,意图嫁祸俄罗斯,从而挑起俄罗斯与其中东盟友之间的矛盾。但这种“高级黑”操作面临一个难以绕过的质疑:事件发生地、医疗转运乃至阿萨德接受治疗的医院,都处于俄罗斯的有效掌控之下,外人若要在此核心区域完美复制俄式投毒手法,难度极高。 无论真相如何,阿萨德的命运已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缩影,折射出大国关系中的冷酷计算。他曾是俄罗斯在中东的关键盟友,但如今,随着叙利亚朱拉尼新政权的确立,俄罗斯为保全其战略利益,不得不进行务实转向。 10月2日,就在阿萨德出院当天,叙利亚过渡政府总参谋长阿里·纳阿桑率团访问莫斯科,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亲自接见并陪同参观俄式武器装备,此举明确传递出俄罗斯与叙利亚新政权改善关系的信号。阿萨德中毒事件,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旧有地区秩序的松动与重组。在权力博弈的棋盘上,昔日盟友也可能在转瞬之间成为被牺牲的弃子,其生死安危往往已不在各方核心考量的范围之内。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