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国人谁家没有50万!平均家庭资产都300万,”中国经济学家陈浩,曾直言不讳地表示,中国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穷,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拿出五十万。 可这话是真的吗? 别说五十万了,很多城市家庭每月的工资一到账,就要先填进房贷、物业、水电、孩子的兴趣班,紧接着还得算老人看病的钱。 如果月底手里还能攒下点,那已经算是过得很体面了,对于大量普通人来说,50万更像是银行流水账上遥不可及的数字,而不是随时能拿得出来的现金。 陈浩的底气,来自于一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家庭的平均资产超过300万元。听上去够亮眼,好像全国都已经迈入“中产社会”。 然而问题在于“平均”这个说法本身就有迷惑性,财富分布极不均衡的时候,少数富豪就能把整个账面数字拉高。 比如全国前1%的家庭就握有全国财富的三成以上,他们家里随便一处房产都能顶一个小镇的总和,这样的数据,普通家庭怎么看都觉得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更能体现真实情况的其实是“中位数”,调查显示,全国家庭净资产的中位数差不多在20万元上下,也就是有一半家庭所有积蓄加上房子、车子都凑不齐二十万。 这和所谓“平均三百万”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再看央行的数据,全国能马上拿出50万现金的家庭不到千分之四。 这意味着千家万户里,也就寥寥几户能做到。现实和专家口中的结论,完全像是两个世界。 问题还在于,这些所谓的“资产”大多数都死死绑在房子上,全国老百姓财富里,七成都压在楼市里。 一套房子标价几百万没错,但它并不能立刻变现,更何况背后往往是一屁股的贷款。 对于不少背房贷的人来说,虽然账面上看起来像个“资产百万户”,每天却要精打细算,生怕哪天突然的医疗花销让家里陷入困境。 一线城市也许账面数字高,房价动辄上千万,但年轻人们房贷压身,生活压力更大,到了三四线小城市,房价低一些,可家庭积蓄也有限,在农村,很多家庭的所有积蓄甚至不够在北上广买一个洗手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说“全国人均家庭资产超三百万”,在很多人耳朵里简直像个天方夜谭。 所以,讨论财富时,必须跳出漂亮的平均数字,去看普通人能不能过得踏实,账面“305万”的虚胖,挡不住“20万中位数”的骨感。 更何况,钱集中在少部分人手里,中低收入群体想要累积财富,几乎要赌上漫长的时间和运气。 普通人所关心的,是今天下班后冰箱能不能填满,是明天突发状况时口袋里有没有现金。 数据是冷的,生活是热的,如果只盯着平均数,那得到的不过是看似繁华的幻影。 想让所谓的经济研究真正有温度,就不能忽视那些靠着工资卡过日子的千千万万家庭,因为对他们而言,五十万不是常识,而是遥远的梦想。 【信息来源:《电商》杂志社报道】
[微风]“中国人谁家没有50万!平均家庭资产都300万,”中国经济学家陈浩,曾直
芸霄记史
2025-10-04 11:46:21
0
阅读:66
永夜
专家的交际圈都是专家,看不到多少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