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白宫首席策略师史蒂夫·班农今天(北京时间10月4日)写道:“在所有其与中国的交易终止之前,我们不应该给阿根廷一分钱。” 这话不是空穴来风。班农直接转发了路透社的报道,把矛盾焦点摆上了台面。报道里写得清楚,特朗普将在两周后与阿根廷总统米莱会面,而这场会面的核心,是一笔可能被大豆搅黄的200亿美元交易。 米莱正急着从美国手里拿到信贷互换额度,这事儿早不是秘密。阿根廷的经济状况摆在那儿,本币比索贬值压力巨大,通货膨胀像脱缰的野马,急需外部资金输血续命。美国财长贝森特早前就放了话,美方正和阿方协商200亿美元的支持方案,连财政部的外汇稳定基金都摆上了台面,架势看着挺足。 但这笔钱没那么好拿。一些共和党人早就憋了一肚子不满。他们盯着阿根廷的大豆出口数据,眼睛里全是火气——这个南美国家正把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豆源源不断卖给中国。在班农这类强硬派看来,这简直是拿美国的钱给对手“送温暖”。 要知道阿根廷这“世界粮仓”的名号不是白来的。罗萨里奥港的卡车常年排着长队,把地里丰收的大豆运向全球市场,而大豆贸易几乎是阿根廷经济的命脉。去年阿根廷大豆减产,直接导致创汇能力暴跌,本币跟着大幅贬值,经济陷入萎缩。 今年的情况更复杂。阿根廷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大豆产量能到5600万吨,本是创汇的好机会。可国际市场的风向早就变了,中国一直在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阿根廷早已成了重要供应方,双方光是农产品采购意向书就签过9亿美元的规模。 班农的逻辑很直接,美国的援助就得有美国的规矩。他这套“非此即彼”的论调,其实早有铺垫。今年4月,美国国务院拉美问题特使卡罗内就曾向阿根廷施压,把中阿本币互换合作说成是“勒索”,逼着阿根廷终止合作。 但阿根廷的处境堪称两难。中国市场对他们太重要了,不只是大豆,中国还是阿根廷约80%牛肉的出口目的地,这份合作根本没法轻易割舍。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的农学家尼古拉斯·西卢佐早就说过,阿根廷会努力增加对中国的出口,保持合作对他们至关重要。 更有意思的是米莱和特朗普的关系。早在去年2月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上,米莱就和特朗普热情拥抱,两人还一起喊出“让阿根廷再次伟大”的口号,那股亲近劲儿藏都藏不住。米莱这“阿根廷特朗普”的称号,可不是随便叫的。 可交情归交情,钱的事儿从来没那么简单。美国财政部虽说过援助不会加新条件,但共和党内部的压力摆在这里。班农这声炮轰,更像是给特朗普提了个醒,也给米莱下了道通牒。 这背后其实是全球贸易格局的暗战。美国大豆协会早就慌了神,他们清楚中国市场的分量,更明白阿根廷这些南美国家正在抢走原本属于美国的份额。之前就有报道说,美国的贸易政策无意中帮了巴西和阿根廷的豆农,让这两个国家在对华大豆出口上后来居上。 阿根廷心里跟明镜似的。他们既想要美国的信贷额度救急,又不敢丢了中国这个大买家。罗萨里奥的粮食加工厂经理马科斯·马尼亚多最有体会,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工厂的生计,要是丢了中国订单,丰收的大豆也只能烂在仓库里。 现在距离两人会面就剩两周时间。米莱肯定要带着满满的诚意去,毕竟200亿美元的支持对阿根廷来说是救命钱。但他心里也清楚,班农的话代表了不少共和党人的态度,想拿钱就得过“对华贸易”这关。 特朗普的态度更关键。他一边要考虑盟友的经济稳定,毕竟美国自己也说阿根廷是“拉丁美洲具有系统重要性的盟友”;另一边又得顾及党内的呼声,班农这套“反华牌”在保守派里很有市场。 这场会面注定不会轻松。米莱要在中美之间找平衡,特朗普要在援助和施压之间做选择。班农的那句警告就像悬在头顶的剑,时时刻刻提醒着双方:这200亿美元的交易,从来不止是钱的问题。 说到底,这就是国际贸易里的现实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阿根廷想两边讨好,美国想借机施压,中国则是这场博弈里绕不开的关键角色。接下来的两周,就看米莱和特朗普怎么出牌了。 信源:新华网《阿根廷政界人士担忧向美经济求援后果》
美国总统特郎普紧急宣布!当地时间10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紧急宣布
【24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