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俄罗斯突然宣布了! 俄罗斯10月3日凌晨出动381架无人机和35枚导弹,对乌克兰多州能源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重点瞄准天然气运输基础设施。 乌克兰能源部当天就证实了袭击的严重性,苏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的能源设施被砸得最狠,断电成了普遍现象。 好多人光盯着“381架无人机”这个数字觉得震撼,没琢磨透这波袭击为啥专挑10月初下手——再过一个多月,乌克兰就该入冬了,最低气温能跌到零下十几度,天然气可是老百姓取暖、做饭的命根子。俄罗斯选这个时候打能源设施,明摆着是想在冬天来临前,掐断乌克兰的能源供应命脉。要知道,前两年冬天,乌克兰就因为能源设施遭袭,不少城市停暖停气,居民裹着被子在地下室过冬,这次规模更大,苏梅州的居民早有心理准备,可真遇上断电,还是慌了神。 有个苏梅州的大姐在社交平台发了段视频,镜头里她家客厅黑灯瞎火,手机开着电筒照出一堆蜡烛,她说“凌晨三点被爆炸声惊醒,没两分钟电就断了,冰箱里冻的肉、存的蔬菜,最多撑三天”。更麻烦的是没水——当地的供水系统靠电力驱动,没电就没水,她只能跟邻居一起,到小区外的积雪堆里铲雪,回家煮化了用。这种困境不是个例,切尔尼戈夫州的能源部门说,这次被砸的天然气管道是当地主干线,修复至少要两周,可冬天不等人,老百姓只能先凑活着用小煤炉取暖,烟囱里的烟在冷空气中飘得老远,看着都让人心酸。 再说那些无人机,不是什么高精尖装备,就是“天竺葵-2”这种低成本机型,密密麻麻飞过来,乌克兰的防空系统根本顾不过来。有防空部队的士兵接受采访时说,“一晚上打下来100多架,可还有好多漏网的,它们不炸军事目标,就盯着输气站、变电站,专挑民生相关的地方撞”。西方援助的防空导弹虽然能拦导弹,可拦无人机不划算——一枚导弹的成本能买十几架“天竺葵-2”,俄罗斯就是用这种“低成本饱和攻击”,一点点耗乌克兰的防空力量,也耗老百姓的耐心。 乌克兰能源部急得团团转,调了全国的抢修队往苏梅州赶,可现场情况比预想的糟。有抢修人员拍了照片,输气管道被炸出个一米多宽的口子,保温层碎得满地都是,管道里残留的天然气还在往外冒,得先排空才能修,光这一步就需要三天。更头疼的是配件短缺,好多管道的型号比较老,得从波兰、罗马尼亚调货,等配件到了,说不定又要降温,老百姓还得再挨冻。 有人说这是“能源战”,可在普通民众眼里,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生存难题——不是新闻里的“设施受损”,是没暖气的卧室、没热水的浴室,是孩子冻得哭着要穿厚衣服。那些被炸毁的能源设施,从来不是冰冷的钢铁和管道,是无数家庭冬天里的指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普京:我很愿意调侃法国总统10月2日,普京在瓦尔代论坛上谈及法国扣押向印度运送
【8评论】【15点赞】
菠萝菠萝蜜427
干就完了不要怂
铁流在线
司机把战争推向了乌克兰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