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公开了,我军1架歼16战机,在海上近距离缠斗F-35!结果1架歼16战机,一

桉闻通史 2025-10-03 22:06:07

央视公开了,我军1架歼16战机,在海上近距离缠斗F-35!结果1架歼16战机,一次性锁定2架美军F-35隐身战机。自那次碰面之后,美军F-35战机最近,都没有在我国近海附近出现过。   说起来F-35这东西,美军前前后后砸了二十年、一万多亿美元,天天挂嘴边说是什么“未来空战核心”,结果真到了实战化对抗里,短板全露出来了。   先说说,它最引以为傲的隐身性能,号称雷达反射截面积(RCS)只有0.001到0.01平方米,可歼-16装的国产氮化镓(GaN)有源相控阵雷达,根本不吃这一套。功率密度比美军的雷达高了一截,信号处理算法还更先进,中距离就把F-35的踪迹抓得死死的。更绝的是,歼-16还能用多波段协同探测技术,不管F-35怎么伪装,都能把它从复杂电磁环境里揪出来。   再看机动性能,F-35为了兼顾隐身和多用途,气动设计简直是“顾此失彼”的典型。机翼面积小,翼载荷高得吓人,单发的F135发动机推重比实际才1.08,机身重量却超了31吨,活脱脱一个“肥电”。   这次缠斗里,歼-16靠着两台WS-10B发动机,推重比轻松超过1.2,一会儿“眼镜蛇机动”,一会儿“赫伯斯特机动”,动作行云流水,反观F-35,想跟都跟不上,没一会儿就“能量枯竭”,最后只能开着加力狼狈逃窜。   更有意思的是,美军一直吹的“F-35是网络中心战节点”,结果真到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当时负责支援的E-3预警机和EA-18G电子战飞机,因为距离太远根本没赶上趟,F-35直接成了“孤军奋战”。   而咱们的歼-16,在空警-500预警机的指挥下,把战场态势摸得门儿清,缠斗的时候还顺带用电子干扰,把F-35的AN/APG-81雷达压得抬不起头,这种“体系碾压”,让F-35瞬间变成了“聋子瞎子”,跟没头苍蝇似的。   可能有人会问,歼-16明明是四代半战机,怎么就能压住五代机的F-35?这背后可不是运气,是中国军工几十年攒下的真本事。   先看气动设计,歼-16继承了苏-27“侧卫”家族的好底子,大后掠角翼身融合体加上大型边条翼,升力系数比F-35高了30%还多;滚转率更是能到270度/秒,F-35才180度/秒,这差距意味着什么?就是“你还没转过身来,我已经咬住你尾巴了”。   雷达技术更是实现了代际跨越,歼-16的雷达不光能同时跟踪30个目标、攻击其中6个,还专门针对隐身目标搞了“反隐身”模式。靠波形捷变和极化分集技术,就算F-35开了电子干扰,也能稳稳锁定。这次对抗里,就凭这雷达,歼-16没给F-35任何逃脱的机会。   还有飞行员的本事,这次驾机的李超是空军“金头盔”得主,累计飞行时长超2000小时,复盘的时候他说的话特别实在:“美军飞行员太依赖隐身优势,一进格斗就没什么花样了,我们早就练过‘预判-诱敌-反杀’的套路,他们根本跟不上节奏。”   更关键的是,歼-16机组和地面指挥中心的配合,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拦截才用了12分钟,这种默契,美军想追都难。   美军这次让F-35撤回去,可不是单纯“认怂”,背后藏着三大顾虑,且每一个都戳中了,他们的痛点。首先是F-35的神话破了,这东西可是美国卖给盟友的“政治武器”,日本、韩国之前买了不少,现在知道被四代半战机压制,指不定要琢磨退货;北约内部也会怀疑美国的技术领导力,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报告都承认,“这一仗让F-35的威慑价值缩水了40%”,脸都快打肿了。   其次是成本扛不住,F-35单机造价1.1亿美元,这次为了摆脱锁定,耗了大量燃油不说,隐身涂层的寿命也折损不少,单次任务成本就超2000万美元。更要命的是,万一F-35被击落,F135发动机、AN/ASQ-239电子战系统这些核心技术,很可能被咱们拿到,这种风险美军绝对不敢冒。   最后是兵力不够用了,中国在南海、台海的军事部署越来越强,美军本来就有点顾不过来,这次把F-35撤走后,西太平洋的五代机部署密度直接降了30%。美国《国家利益》杂志都坦言,“只能把有限的F-35集中到关岛这些战略支点,应付更紧迫的威胁”,说白了就是力不从心了。   再就是技术自主太重要了,歼-16的WS-10B发动机、氮化镓雷达这些核心部件,早就实现100%国产化,没给别人卡脖子的机会。接下来在半导体、高端材料这些领域,还得接着砸钱搞研发,只有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硬气。   还有实战化训练不能停,李超他们平时练的“红蓝对抗”,强度比这次对抗还大,未来还得加进AI模拟、无人靶机这些新手段,让飞行员在近似实战的环境里练真本事,毕竟“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说到底,这次空中遭遇战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国防现代化一步步走出来的必然结果。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

0 阅读:0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